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富春山只有几百米为何流芳百世?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羊城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周锡韦复[香港]
    位于浙江桐庐县西南富春江畔的富春山,说高不高,海拔只有几百米吧,但知名度却不成比例地相当之高,那原因,就在于它拥有从古至今不少“明星”。最为人熟悉者首推汉代的严光(子陵),另还有宋代的谢翱、元代的黄公望,以及近代的郁达夫,等等。
    今天,那些“星”级名人中,顶头大热已不属严子陵、谢翱,却是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了。一个由浙江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办、别饶意义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正从2011年6月1日起至9月25日,在台北盛大举行。这幅不幸割裂为二的旷代名迹,在暌离了整整361年之后,得以首次“圆合”。
    上世纪80年代中,我写过和此有关的一篇文章:
    《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是流传有绪的名迹,元末大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黄公望,字子久,常熟(今江苏常熟)人,生于南宋咸淳五年(1629年),殁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前后。他博学多才,能诗擅画,所作《写山水诀》一文,备受画坛重视;下笔淹润清远,特擅披麻皴,与王蒙、吴镇、倪瓒合称元末四大家。这幅费多年之力精心绘成的巨制,是作者82岁以后的作品,技巧上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此卷原长三丈六尺,由六张纸拼成。作者生前怕人“巧取豪夺”,一直随身携带。后来迭经明代沈周、樊舜举、谭志伊、董其昌等人收藏,又由宜兴人吴之矩传给其子吴洪裕。洪裕宝爱特甚,专门于云起楼中筑富春轩庋藏,比之王羲之的《兰亭序》。明亡之后,洪裕随身携带此画,片刻不离。清顺治七年(1650年),他病危之际,竟然吩咐家人以此卷“火殉”,当面焚化。幸好他的侄子吴子文当时在场,深谙此画的价值,拿另一画卷在手,趁叔父大人目光稍稍离开的片刻,手急眼快把《富春山居图》掉换出来,这样,才使这一代名迹免遭毁灭。不过,也被烧去四尺多长一段了。
    逃过“火劫”后,烧焦的第一张纸被揭了下来,剩下五纸,共长三丈,仍为较完好的一幅。揭下的一纸尚残余一尺五六寸,另行装裱,名为《剩山图》。从此,这幅名画便一分为二。
    后半段画幅有作者题识,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收入清宫,嘉庆年间刻入《石渠宝笈》三编。新中国成立前夕被运至台湾。前段《剩山图》有王廷宾康熙八年(1699年)题跋,叙述原委甚悉,曾收入《四朝图绘宝册》。1938年辗转归于画家吴湖帆。1956年由国家征收,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一幅名画,分为两段,各自流传,这大概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罕闻的事。当海峡两岸重归一统之日,便是《富春山居图》破璧重圆之时。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