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广记◎宋桂奇 《广州日报》2010年12月9日国学版《兄弟喋血玄武门谁之过?》第一部分“太伯仲雍主动让位 伯夷叔齐投奔西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西伯当周族首领时,孤竹国有两个贤士前来投奔他,这两个人也是两兄弟,老大叫伯夷,老二叫叔齐,他们是孤竹国君的儿子。” 此中“老二叫叔齐”之说,应该是个错误。先请看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中的相关文字:“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从“国人立其中子”一语中,不难看出,孤竹君至少有三个儿子:伯夷、叔齐、“中子”。何谓“中子”?《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排行居中的儿子。”既如此,我们又凭什么认定叔齐为“老二”呢? 其实,叔齐之“叔”中即已暗示了他的排行。《仪礼·士冠礼》云:“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郑玄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汉语大词典》“伯仲叔季”条下更有详解:“兄弟行辈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由此可见,叔齐不是“老二”而是“老三”。 类似的错误在一些权威辞书中亦有所见。如《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伯夷”条释义:“商末孤竹君长子。墨胎氏。初孤竹君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缩印本)“伯夷叔齐”条下亦云:“商末孤竹君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这两部辞书均将叔齐视为孤竹君的“次子”,是明显的错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