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瓜成了“酸辣蓑衣黄瓜”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公元3l9年,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赵王朝,立都于襄国,即今天河北的邢台。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把少数民族都一概称为“胡”人,把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食品、物件,也都冠以“胡”字。比如黄瓜,是由西域地区传入的,那时就称为“胡瓜”。“胡”字在当时带有一种鄙视的意思,所以许多少数民族,特别是统治者对此都很不满,石勒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石勒在政权建立后,就下令把羯族人称为国人。但老百姓并不买账,依然称他们为胡人,于是石勒就颁布了一道法令,禁说“胡”字。为了检验这道法令的执行情况,同时也为了试探汉人对他是否忠心,有一次,石勒根据当地的习俗在举行宴会时,就指着席中一盘胡瓜条菜问一位汉族官员樊坦:“卿知此物何名乎?”樊坦是个清正的官员,平时一直布衣素食,对胡瓜菜是很熟悉的,但又不敢说出“胡”字,幸亏他平时熟读经书,文字功底很好,就根据胡瓜的色泽,恭恭敬敬地以诗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此菜当称‘酸辣蓑衣黄瓜’。” 石勒听了很满意。据说,从此之后,胡瓜的称呼就被黄瓜取而代之了,而“酸辣蓑衣黄瓜”的菜肴也因此得名。 黄瓜清脆香甜,富有营养,自传入中原后,就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食品。在河北地区五彩缤纷、五味俱全的黄瓜宴中,“酸辣蓑衣黄瓜”迎合了东西南北中的市场需求,满足了人们的食欲,为中华烹饪园又添了一朵奇葩。 (摘自《一道菜一个故事》现代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