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四书章句集注》是继汉代五经合集、唐代五经正义之后出现的又一部儒家单经的群集,亦是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共二十六卷,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朱熹认为“四书”完整地代表了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传到孟子的儒家道统,而二程和自已则是这一久已中绝的道统的继承和发扬者。因此,他费半生精力为四书分别作了注释,给《大学》区分了经传并重新编排了章节,还将四书作为一部“套书”刊行,“四书”之名由此始定。朱熹吸收并借鉴前贤的研究成果,分别运用章句和集注两种诠释书体对《论语》、《孟子》和《大学》、《中庸》通加注释,内在地建构起了以四书本文为诠释对象、章句集注为诠释本体的四书系统。此书的行世导发了以四书本文、《四书章句集注》为双重研究对象的宋代四书学热潮。 南宋绍熙元年(1190),朱熹知漳州,首次刊印该书,后又多次修改,定本在朱熹去世后刊刻于江西兴国,今均已不见。现存较好的版本有《四部备要》本(1957年中华书局重新排印),明嘉靖年间广东崇正堂刊本,清嘉庆十六年(1811)吴县吴英、吴志忠父子校勘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