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春节需要“保卫”么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圣诞、元旦已经过完,春节又将接踵而至。一些学者们开始了他们一年一度的忧患行动——河南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甚至发出了一个《保卫春节宣言》。他认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非物质遗产”,在今天“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应注重对它的“保护”。
    我是中国人,当然要过中国年
    有一种说法,说人一辈子的生活习惯、口味,在童年时期基本上就已经定型了,以后无论你的生活有多大的变化,无论你尊贵、富裕到哪种地步,都难以改变。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反正这说法落到我头上,就一砸一个准。想我一土生土长地道湖南人,从小辣到大,有一天突然因为命运使然来到了深圳这个当时还是充满着广东特色的城市里,饮食上的不习惯可以想象得到了。记得当时全市仅有的几家湘菜馆,我都是如数家珍。偶然朋友请客吃顿潮州菜、上海菜或者日本料理之类的,真是心疼加难受,心疼的是票子哗啦啦地出去了,难受的是自己的胃啊,回家还要来包麻辣方便面。
    其实说了这么多废话,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一个牢不可破的观点,我是一个土生土长地道的中国人,为何不过中国年呢?我可不怕人家说我俗,我就喜欢中国年的热闹劲。回想在老家过年的时候,妈妈年前一个月就开始忙乎起来,自己腌制腊肉、腊鱼啊,杀鸡宰鸭啊,购买年货啊,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啊,年饭做好后,我们家最隆重的时候就到了,这时候妈妈就要烧上一大盆木炭火,妈妈说这盆火旺不旺,预示着新的一年阖家顺不顺,所以她总是很精心地烧这盆火,她总是要挑那些还没有烧透的炭,仔细地架起来,说这样才能把火烧得大。然后一家人就在噼里啪啦作响的红红的炭火旁,一边吃着年饭,一边说着祝福的话,温馨舒服地过年了。(劳宫)
    没劲透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大团圆的时候,看着单位同事都在热热闹闹地谈论春节怎么过的话题,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就像老三篇一样,年年一个样,我觉得中国人的过年最没有创意了。北方是包饺子,南方是做一桌子菜,全家围在一起闹哄哄地吃年夜饭,吃完了要不就是看电视,要不就是打打牌,总之就是要闹,闹得你脑子发涨,吃得你肚子发胀,这年算是过好了,过透了。等到年后上班的时候,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要缓好久才能换过气来,你说这年过得有什么意思。
    我比较向往的过年,就是一家人去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呆着,不用动脑筋,不用应酬,要么发呆,要么瞎逛,要么看点闲书,要么陪孩子玩点游戏,总之是心情放松,身体轻松,是一年中大休整的好时候,何必要舟车劳顿、费神费力去挤大团圆的车呢,其实父母、兄弟、姊妹一大家子人凑在一起,连个说心里话的时间都没有,你说图个啥?(李想)
    有扬有弃
    我认为时代要进步,就会自然地淘汰一些东西,比如以前春节吃的年果,现在的孩子嫌不好吃,物质太丰富,口感也自然改变了。也因为城市的生活节奏快,都不喜欢在家里做了,就像饺子与汤圆,以前一家人会花上半天时间,摆开桌子,围着一起,边包边说,现在超市有比家里做得更好的,于是,生活的便利让节日失去了一道温馨的环节。
    又比如,以前春节最开心的是放鞭炮放烟花,现在政府为了避免火灾,禁止私自燃放,那这个项目自然就废掉了。要坚持一样东西,要官方民间一致,才能顺利进行。从前大除夕那连绵不断,此起彼伏的炮竹声已变成历史,因为它在欢乐的背后,的确是危机四伏,以前城市人口密度稀疏,现在无论人口还是楼房,城市都过度稠密,所以不得不淘汰。而花市和冰雕这样的“无公害”传统过节方式,就应该保留。关键要保留的,是过传统节日的观念。这跟家庭观念的培养是一样的。所以有扬有弃,很正常。(婷好)
    传统节日要自觉传承
    今年的圣诞,因为商家的趁势倾销,在媒体上以广告的形式形成一股号召力。比如巧克力,珠宝首饰,比如酒吧和西餐厅。于是便让人有这样一个感觉,洋节越来越热闹了,这从咱们的手机短信也能深切体会到,就是笑坏了电话公司。于是有儒家学者和固守传统的专家挺身而出,大意是说不要上“敌人”的奸计,要捍卫咱们自己的土节,不要被洋鬼子同化了!
    要出动行政命令去禁一个节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行为。为什么要不相信,我们更多的人,更万众一心喜欢的,是咱们中国的春节。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一些风俗和风物,被淘汰了。比如冬至,广东人有句老话说“冬大过年”。但是在深圳,冬至那天没几个人知道,我为了让孩子有传统节日的延续意识,特意去学校接她出来吃晚饭。她告诉一个同宿舍的同学,同学打电话让父母也来过节,但父母不搭理。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概念。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人过不同的节,如果父母重视,从小就让孩子有过节的概念和氛围,孩子将来也会让他们的孩子这样过。这是一种自觉的传承。(米雅)
    快乐就好
    无论是春节等传统节日还是圣诞节等洋节日,只是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节日,没有必要上升到保卫谁限制谁的地步,大家过节只是为自己找一个一起快乐的理由,我们在家传统春节也过,洋节也过,不论过什么节日,只不过是寻找一个使自己快乐的方式。相比较而言,传统节日比较呆板,没有洋节新奇有趣,年轻人喜欢洋节可以理解。(黄辉)
    编者的话
    网友一句话感言
    1.我认为不但要保护,还要大力推广,你看人家的圣诞节,现在是全世界的人都过,近年来中国也是大过特过。
    2.失去了民族节日的氛围,谁还喜欢过呢?
    3.要说中国人淡化春节还不如说为了保命不得不在外漂泊,不得不在外过年。
    4.车票涨价又难买,春节成了“春劫”!大家紧张,疲惫,封闭,快乐一天比一天少!对春节的无奈与冷落也就很自然了。
    5.春节是代表我们民族的思想、道德的精髓。春节以各种形式“期盼国泰民安”体现“忠”“春节回家”体现“孝”“春节全家探亲访友”体现“礼”。
    6.你看看飞机、火车和汽车上回家过年的人,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强势的一道风景,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节日,是这样使人们牵肠挂肚呢?圣诞节固然可以使街头热闹,但春节就有本事使街头冷清。连商人都不做生意了,因为他们也要回家过年。如果这样的节日还要保卫,还有什么节日不需要保卫?
    相关链接
    今年过年无“三十”
    细心的市民在查看日历时会发现,今年过了腊月二十九就直接到了农历狗年的大年初一,并没有年三十这一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历法现象呢?江苏省天文学会的专家告诉记者,这是由于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间相对运动变化造成的正常现象。
    据专家介绍说,春节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新年,其编排是一种阴阳合历,所以它既要考虑太阳,又要考虑月亮。中国农历历法是以“朔望月周期”来计算一个月的天数,“朔”所在日为初一,是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时刻;“望”所在日为十五、十六,就是满月的时刻。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长有短,农历一年中就出现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同时,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日,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这需要通过观测和科学推算加以确定。
    来源:深圳晚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