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孟子:柔性的君主专制主义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今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近几年,主张孟子是民主主义者的人似乎越来越多。的确,在先秦诸子中,除道家(主要是杨朱和庄子)、农家外,对君主批判最激烈,对“民本”说得最深透的要数孟子。特别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句以及近似的论述,着实让人另眼相看。但我认为,在体制上,孟子依然在君主专制主义框架内。这点从他的若干关键的断语中可以求证: 
    其一,他主张君权神授。他赞成《书》中所说的“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由于王位是天授的,因此王位不能私自处理,“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因此他反对私相禅让。当时燕王哙把王位传给了子之,他认为燕王哙超越了权限,禅让必须有天意:“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大意是,道德必须像舜禹那样,而且还要有天子的推荐,才能为天子。孔子虽然是圣人,由于没有天子的推荐,所以不能得到天下。禅让就其把权力传给贤人比传给家人而言,有其合理性。但孟子说的禅让乃是指定接班人制,仍属于君主专制体系中的东西。 
    君权神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合法性的支柱理论。不管朝代如何更替,新登基的帝王都把自己视为天命选择。 
    其二,他赞成孔子说的“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传说尧把天子之位让给舜,尧死后,舜为尧尽三年之孝,孟子认为这是违背礼的大禁,“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他认定天子只能是现实的,而且只能有一个,这是绝对的制度。
    其三,“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这是反对杨朱和墨子时放的重话。他说:“杨朱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就是“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再进一步,杨、墨之论的后果是“率禽兽食人,人将相食”。孟子无限上纲,往死里整人,杨朱的“为我”并不侵犯他人的利益,杨朱主张君主要少干涉,并不是无君论。墨子讲兼爱只是主张对别人的父母应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孟子认为面对君主不能讲“为我”,必须把君主放在首位。 
    其四,他的整个政治思想都是在追求“王”、“王道”,并把一切寄希望于王。孟子认为历史的进程是一治一乱。治是“圣人”、“圣王”之功,乱是“暴君”之过。君主暴虐则民背离,君主行仁政则民顺从。孟子认为君主的品质是维系天下的纽带,君主“身正而天下归之”。 
    对孟子的上述说法,我们应作两面观。一方面,他向君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此对暴君进行了抨击。另一方面,在向君主提出道德要求的同时,又把天下的命运系在了君主的脖子上。孟子斥责当时的君主是率禽兽食人之辈,但孟子教导人民,等着吧,“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其五,他自己宣称,他是最“敬王”的。有记载说“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他认为合乎情理,因为“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其六,说庶民失去人性。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意思是说,人与禽兽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即他说的人性善的原始因素——“不忍人之心”),庶民都丢掉了,君子保存下来了。他为了论证等级贵贱的合理性,一反自己的人性相同的观点,这与他说的人都是“同类”以及“民为贵”相去何远! 
    这六条都是社会结构的制度硬件。他提出的仁政对民众很多同情心,但这属于政策性的软件。把硬件与软件结合起来,可以说他的君主专制主义有相当的柔性,我名之曰“柔性的专制主义”。孟子的柔性专制主义比同辈人要高一筹。但不能因此说他不是君主专制主义。他说的“民为贵”不是民主制,而是说民的背向决定国家的兴败,“贵”说的是重要性。一个国家,君主不行可以闹“革命”,换一个,老百姓怎么能换掉呢?“贵”、“轻”只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刘泽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