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至今国人不懂老子及其《道德经》,盖因孔孟之道对其篡改和排斥,并用以迎合历代专制统治者之一己之私所致。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放眼世界,当今众多国家和民族,却正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实践着老子《道德经》之精义。比如,老子《道德经》之“民本”思想演绎成了今天的“人权”、“民主”思想;比如,老子《道德经》之“契约”思想演绎成了今天的“党政分开”、“三权分立”思想,等等。而且,“人权”、“民主”、“党政分开”、“三权分立”等等已经汇成了历史的潮流,大有席卷世界之势。而在此背景之下,原本三千年前就有着人类最文明、最先进思想的老子故乡——中国,今当何去何从呢? 【主题词】老子,道德经,逻辑,思想 一、哲学观 老子哲学是对先秦周易等哲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而集中国先秦哲学之大成。 1、老子的“自然”观 老子的“自然”观就是“阴阳”、“变化”观。 对此,诸如,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又说:“此两者{指“阴”、“阳”}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又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尽}”。 老子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变两仪,两仪变四相,四相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其中通阴阳”。 老子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等等。 其中,特别是在阴阳之变化“法则”上,老子更有独创见解,诸如“阴虚制约阳实”、“三个阴阳交合成卦象”等等,从而集中国先秦哲学之大成。 2、老子的“道法自然”观。 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中,老子明明白白的揭示出了“道”的三个层次,和三种存在形式: 一是“自然之道”。即为宇宙观。是为最高层次。这就是“阴阳”、“变化”之道。 二是“天地之道”。是为中间层次。它介于“宇宙”与“人”之间,揭示的是世界万物赖以生存、活动的关系。反映的是世界万物“生存、发展之道”。故这个道是“阴阳”、“变化”之道在环境、空间之中的反映。 三是“王道”。是为最低层次。因“人”即“社会”,而社会的表现集中反映为“王道”,即“为王之道”。故这个道也是“阴阳”、“变化”之道在人类社会中的反映。 可见,“阴阳”、“变化”之道贯穿于自然、社会、历史之中。 3、老子的“柔弱胜刚强规律”观。 老子基于“阴阳”、“变化”观出发,一方面,概括性的揭示出了“刚强”即“阳”,“柔弱”即“阴”的这对哲学范畴,并从中看到了“刚强胜柔弱”乃是“自然之道”、“天地之道”、“王道”之“普遍规律”。但是,另一方面,老子也看到了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也有“柔弱胜刚强”的时候。并且老子研究这些“条件”,概括性的揭示和引进了“无极太极”、“有无”、“动静”、“虚实”等等这些哲学范畴,从而使得“柔弱胜刚强”也成为了“自然之道”、“天地之道”、“王道”之“特殊规律”。 正是如此,老子揭示的“柔弱胜刚强”规律之革命性的意义是: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而且在于改造世界。 正是如此,老子哲学以“刚强”和“柔弱”而终结了以“天、地、雷、火、风、泽、水、山”之“八卦”,和以“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来解释世界的认识,从而集中国先秦哲学之大成。 特别是,“刚强胜柔弱”与“柔弱胜刚强”规律,无疑的,其存在于道的三个层次、贯穿于自然、社会、历史领域。而这,就应该是黑格尔苦苦寻找而不得的“绝对精神”。 二、社会历史观 当老子将“刚强”与“柔弱”观用以去认识社会、历史的时候,便反映出了如下的思想: 1、老子的“社会”观。 在老子看来,“社会”也是“阴”与“阳”的统一体。其中,“阴”即“柔弱”,它表现为“百姓”;“阳”即“刚强”,它表现为“统治者”。正是这“百姓”与“统治者”则构成了“社会”。 2、老子的“斗争”观。 在老子看来,“阴”与“阳”的对立和矛盾,决定了“柔弱”与“刚强”的对立和矛盾,这也就决定了“百姓”与“统治者”的对立和矛盾。而这种对立和矛盾,就是“阶级斗争观”的根源。 3、老子的“历史”观。 老子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绝非是一部“刚强胜柔弱”的历史,而其中,也有着“柔弱胜刚强”。 4、老子的“民本”观。 老子讲“柔弱胜刚强”,从中揭示出和肯定了“百姓”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并认为,这是社会历史推动力的基础和源泉,从而提出了“爱民”、“顺应民心”的思想。这表明,老子一开始就站在了百姓的立场上。同时,基于老子“阴虚制约阳实”,即“百姓”制约“统治者”的认识。由此,反映出了老子的“民本”思想。 5、老子的“和谐推动历史”观。 老子认为,社会动荡不安,即造反、起义,和战争,并非能够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而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只有在“柔弱”与“刚强”出现“和谐”关系时,方才能够得到极大的推动和发展。由此,反映出了老子的百姓与统治者“和谐推动历史发展”的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