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论曾子的孝道思想(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国学文化 佚名 参加讨论
孝治思想的提出,使孝道由原来的主要属于家庭伦理的学说变为社会政治学说。曾子所提出的孝为天下的大经大法的思想是建立在处理家庭内部父子关系基础之上的,并未提高到孝治的政治层面。《孝经》则认为父子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孝是上白天子、下自庶人都应当恪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统治者能够用以教化社会民众的至善之德,“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贤明的君主正是根据人们对父母的爱敬之情教育人们相互爱敬,故所有道德教化都是从孝道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孝也就成为可以用来教化万民,使“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的至善之德。若“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正是基于此,《孝经》才将孝看作统治者可以用来平治天下的至德要道。因此,《孝经》认为孝具有治家和治国双重功能,以孝治家,则家庭亲爱和睦;以孝治国,则“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从而使天下太平,祸乱不生。由于《孝经》把孝道同伦理和政治揉为一体,适应了中国古代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伦理社会的需要。  
    其二,《孝经》是从孝道层次划分着手,改造孝道。《大戴礼记》中,曾子对孝的层次进行了划分,把卿、大夫、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与天子、庶人并列为三个社会阶层。而《孝经》把孝按照社会地位分为五个层次,诸侯、卿大夫与士之孝已被严格划分,体现出遵守等级、严禁僭越、孝于君主等内容,孝已经表达出忠的内涵。《孝经》与曾子孝道理论的思想源流隐然可见,《孝经》继承、发展了《大戴礼记》中曾子孝道的思想,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了损益。《孝经》与《大戴礼记 ·曾子十篇》关系密切,其中的某些内容显然是对《大戴礼记 ·曾子十篇》中孝行、孝道的发挥。《大戴礼记 ·曾子大孝》重视“全身”,认为孝的最高境界是“尊亲”,《孝经 ·开宗明义章》则提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二者的看法是一致的。《大戴礼记·子立孝》中,曾子日:“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与臣言,言事君”,具有调和事亲与事君,并有以孝统一两者的倾向,《孝经 ·开宗明义章》则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二者的思想可谓一脉相承。  
    由此可见,《孝经》源于曾子孝道思想,是对其的阐释与发展。而曾子孝道思想经由《孝经》的发挥,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作者:徐向群 胡鸣 )
    注:  
    ①②⑥⑧⑨⑩⑥⑥③《大戴礼记 -曾子大孝》。  
    ③④《吕氏春秋 ·孝行》。  
    ⑤《大戴礼记 ·曾子事父母》。  
    ⑦⑥《礼记 ·祭义》。  
    ⑩⑩阮元:《曾子十篇注释》,清抄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⑩⑩⑤《大戴礼记 ·曾子立孝》。  
    ⑩《礼记 ·内则》。  
    ⑩《大戴礼记 ·曾子立事》。  
    ①⑤《孝经 -开宗明义章》。  
    ⑧⑤《孟子 ·万章上》。  
    ② 魏源:《曾子章句》,清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①《孟子 ·离娄上》。  
    ③《苟子 ·大略》。  
    ③《孟子 ·滕文公上》。  
    ◎《大戴礼记 -曾子本孝》。  
    ④《论语 ·子张》。  
    ⑨《礼记 ·檀弓上》。  
    ③《礼记 ·曲礼下》。  
    @《尸子》。  
    ④《韩诗外传》卷七。  
    ⑤《大戴礼记 ·曾子疾病》。  
    ⑤《韩诗外传》卷一。  
    ⑤王正己:《孝经今考》,见罗根泽《古史辨》第二册,上海古出版社 1982年版,第 161~171页。  
    ④⑩《孝经 ·三才章》。  
    ⑩《孝经 ·五刑章》。  
    ⑧④《孝经 ·圣治章》。  
    @《孝经 ·广至德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