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宋明理学心性论的思想渊源(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学术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隋唐佛教以心为一切精神现象的总称,认为心是宇宙的本原,万事万物产生于心,这在天台宗和唯识宗的教义里得到反映。天台宗的创立人智凯认为世界万有都是一念之心的产物。他说:“此三千在一念习,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把变化万千、丰富多样的客观世界归结为一心的意念活动。唯识宗倡“心法”说,认为“心法”是精神活动的根本主体,把“心法”分为八识,第八识阿赖耶识亦称心识,唯识宗最重此识,认为它是一切现象产生的根源,前七识亦由第八识产生,把宇宙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说成是“心法”的产生。佛教以为为宇宙本体,以“心法”产生现象世界的思想在隋唐时期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哲学心性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虽然张载对佛教“以心法起灭天地”的心本论提出了批评,但佛教的心本论哲学形式却被理学心性论中的心学一派所接受,从而把儒家伦理提升为心本体,从本体论意义上发展了先秦儒家心性之学。 
    虽然宋明理学心性论中的心性二元说朱熹一派不接受佛教以心为宇宙本体的思想,并对此提出批评,但却吸取了佛教以性为宇宙本体的思想。佛教以性为佛性,指出:“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认为性是宇宙的本体,一切世间法依真如佛性而起。除张载气学一派外,宋明理学心性论的程朱陆王等均接受了佛教的性本论哲学,从而把儒家道德性上升上性本体。哲学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的结合,提高了儒家哲学的理论思辨水平,这既是对佛教心性论的吸取,同时又是对佛教心性论不讲儒家伦理的性空思想提出的批评。 
    在心性关系上,佛教把心性等同起来,宗密提出“本觉真心即性说”,禅宗亦强调:“空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汝真性。”认为心性不异,即性即心。这对陆王心学心性一元说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可见,佛教哲学的心性本体论对宋明理学心性论尤其对陆王心学一派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其哲学思辨的重要来源。但须指出,尽管理学各派对佛教哲学有所吸取,但吸取借鉴的只是其思辨哲学的形式,在心性论的内容上,理学与佛教有本质的区别。理学讲入世,重视道德理性的价值,故其心性哲学与儒家伦理紧密结合;佛教讲出世,否定纲常名教,故其心性论是心中无理,性中无德,只是觉和空,因此而遭到理学家的一致批评。 
    从以上宋明理学心性论的思想渊源可以看出,宋明理学心性论是以儒家心性伦理为本位,吸取道家、玄学的自然人性论,借鉴佛教心性本体论的思辨哲学形式,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思维活动,从而大大发展了以往传统儒学心性论,道家、玄学的自然人性论,以及佛教哲学心性论,把中国哲学心性论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