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菜根潭》上说:“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等等。
    当然,他们更多的是从灾难磨练人的角度说的,而真正的福祸转化之机,并没有提及。事实上真正的祸福转化之机,是在心而不在外的,心善则种福,心恶则种祸;而眼前一时一事的祸福,是由现世乃至久远的轮回里自己所造的善恶因缘来决定的。因此,对于祸福的根源,既没有彻底看清的可能,也没有彻底看清的必要。对于有道德的人来说,应该是无视祸福的,应该是“但尽人事,各凭天命”的,应该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应该是“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罔”的。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
    “正”就是“常”;“奇”就是“变”。《易经》里说的是变化的道理和契机,看重的是变卦和变爻,但是分析、细论变卦、变爻的道理和方法却还是“常”理和“常”法。“奇”是以“正”为基础的,没有“正”的基础单纯地论“奇”是没有意义的。
    “正”和“奇”是常态与变态的关系,本来就是一对矛盾。是矛盾就会互相转化,因此,“正”在一定情况下是会变为“奇”的,而且那个情况下“奇”一定已经变成了“正”。当变态成为了“正”,那么常态当然只能成为“奇”了。
    “善”和“妖”的关系也是一样。有个成语叫“妖言惑众”,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话来迷惑大家。因此,“妖”就是伪善。当“妖”被公认为是“善”的时候,真正的“善”也就成了“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颠倒呢?因为“人之迷也,其日固久。”——人类的沉迷,早就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
    “正”和“奇”、“善”和“妖”到底怎么区分?关键是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以对所有人最广大的时空范围内有着最大利益的事情就是“正”和“善”,反之,就是“奇”和“妖”。为什么要“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因为治国是“正道”;用兵是不得已的“奇道”。但是没有道德修行的一般人哪里能看得清这个标准呢?所以当然会不断地沉迷于物欲,随着种种潮流、舆论而起伏动荡地陷入迷惑了。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方”就是有原则,“廉”就是坚守正道,“直”就是坦直,“光”就是普照。后面那四个的意思都是不要过头的意思。
    “圣人”是道德修养高深的理想统治者,是“道德”在人间的代表和化身。“方”、“廉”、“直”、“光”是“道德”的具体形象;但是“圣人”为了方便对所有百姓进行“德化”,又不能一开始就无差别地对所有人提出太高的要求,那会适得其反。温厚淳和、春风化雨的教化才能深入人心,可以通过适当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才能让所有人有信心去做。良好的目的一定要配合适当的方法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