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明了天下发生的大事、兴衰成败的大趋势;不用往窗外看,就可以明白天地日月星辰的运行作用、万物生长化育的道理。往往是向外追寻的越远,真正的智识反而越少,心灵的蒙蔽反而更多。所以圣人不用实证就可以知道结果,不用眼睛去看就能明察秋毫,不去刻意施为,因循自然就能大功告成。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在现代科学所主导的理解上,想要获得所谓的“实践”的第一手资料,都必须去针对客观实际环境中的具体客体去开展研究,从那种向外探索中获得各种资料和相关数据,然后再加以分析利用、整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很长时间以来,普遍的认识都是重视具体实践得到的知识。正因为这样,才会有“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样的话。这个认识基本正确,因为这里重点突出了解客观世界必须实实在在地去认识的这个观念,任何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所以这一类思想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是这样的认识也有它的局限性,就是它过分强调了向外探索,而忽略了实践也是可以向内探索——内修的一面。 辨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这个所有事物内部最本质的联系就是“道”。“道”是“不远人”的。“道”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通向宇宙大道的那条路,都有通向万事万物最根本属性的那条路。只不过对于多数的人来说,这条路已经被过多的欲望和偏执所堵塞、所蒙蔽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堵塞和蒙蔽,所以他们不能发现处于内心的光明和智慧,他们无法“内视”、“内观”,所以只能依靠向外探索。 真正最根本的、最彻底的实践是“内修”,“内修”是“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的,“内修”才是直接和“道”的核心——无在联系的。而所有的外学都不可避免地把形形色色的“有”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有”只是在“无”的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因此立足于“有”,很难触摸到万物内在真正的真相。而且“无”是基本规则,“道”是至简至精的。直接去研修“无”,是事半功倍的,研学“有”,浩渺繁杂不说,还都是在皮毛的层次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