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六经注我”:宋代理学的阐释学(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凤凰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之所以叙述《四书》兴起的过程,意图在于,文本既然作为阐释之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那么,经典文本的重新确立,也就使理学的价值取向及意义与经学大不相同。宋儒重新确立经典文本这一行为本身传达了这样一个阐释学的基本理念:文本是意义生成的根本因素。重视文本,就是重视意义的生成、理解和接受。当然宋儒也并没有完全抛开“五经”,作为“五经”之首的《易经》,特别是其中的《易传》成为了宋儒建立学理的根本依据。但是从根本上讲,理学主要是以“四书”为主,特别是元仁宗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四书”,在事实上取代了“五经”的地位。  
    二、“理一分殊”与本体阐释  
    著名海外学人成中英先生提出本体阐释的观点。所谓“本体”,成中英先生说“:‘本体’是中国哲学中的中心概念,兼含了‘本’的思想和‘体’的思想。本是根源,是历史性,是时间性,是内在性;体是整体,是体系,是空间性,是外在性。……在此一意义下,我们可以说本体就是真理的本源与整体、真理就是本体的体现于理、体现于价值(一如其他价值一样)。①又谓”“阐释”“曰:‘阐释’是就已有的文化与语言的意义系统作出具有新义新境的说明与理解,它是意义的推陈出新。是以人为中心,结合新的时空环境与主观感知展现出来的理解、认知与评价。它可以面对历史、面对现在、面对未来,作出陈述与发言,表现阐释者心灵的创造力,并启发他人的想象力,体会新义,此即为理解。……阐释是语言的道的活动,因而‘本体阐释学’也可以看成是‘道的语言学’‘道的道说学’”成中英《从真理与方法到本体与诠或。(:释》6—页)从成先生对,第7“本体”“阐释”与的解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理学所提供的“理一分殊”这一命题,恰好切合本体阐释的特点。“理一分殊”作为哲学术语的提出,最早见于程颐对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西铭》的论说。而程颐之所以提出该命题,缘于他的学生杨时对《西铭》的疑问。杨时在学习《西铭》的过程中,感觉《西铭》“虽发明圣人之微意至深”“恐其流遂至于兼爱”②程颐不同意此看法,写信给杨时说“,。:《西铭》之为书,推理以存义,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岂墨子之比哉?《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子则二本而无分。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无别而述兼爱,至于无父之极,义之贼也。子比而同之,过矣。且谓言体而不及用。彼欲使人推而行之,本③为用也,反谓不及,不亦异乎?”张载在《西铭》中提出了影响后世深远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著名观点。杨时的疑问即来自于此。程颐之后,对“理一分殊”论述最深入的是朱熹,其《西铭解》对此命题的提出及含义进行了叙述和分析。那么“理一分殊”,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侯外庐等三位先生主编的《宋明理学史》“理一分殊”说,“就是一理摄万理,犹一月之散而现为江湖河海之万月,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万理归于一理,犹散在江湖河海的万月其本乃是天上的一月。从一个太极散而为物物之各具一太极,又由物物之各一太极归本于一个太极。④”基本是引用朱熹的解说。洪汉鼎先生对此命题分析更为周全,他说“首先,朱熹从一般与:个别、全体与部分关系方面加以解释。……其次,朱熹又从一般自然哲学方面加以解释。……第三,朱  
    ①②③④  
    成中英《从真理与方法到本体与诠释》:《本体与诠释》,,三联书店,2000年,第5页。张载《张子全书》:第一篇注,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河南程氏文集》卷九《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609页。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8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