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从本体之中往往滋生出对立面,好比阴化为阳、福化为祸、荣化为辱、弱化为强。这是自然规律运作的结果。因循自然,不加妄作,保持顺服天道,安守柔和才能充分发挥道的作用。芸芸众生都来源于最初阴阳调和的一点元气,而生机的根本又是从宇宙中彻底的空灵虚无中诞生。 “反者道之动”。 第十六章里提到了“静”,并且说“静曰复命”。可见,“静”就是在“道”的作用下万物回归本源的过程。那么对“静”相对的“动”又是怎么理解的呢?“动”就是与这个回归本源的过程相反的过程——离开本源发展的过程。 万物遵循“道”的发展过程都是这样的:先是从同一个本源——“道”、“无极”、“朴”开始,然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逐渐向外发展、演变;到了发展到某一个“度”的时候,又纷纷地“归其根”——返回到当初开始的那个“本源”。 因此,“反”在这里既可以理解为“相反”,也可以理解为“返回”。从根本上说,“道”的主要任务就是回归本源,但是如果没有当初的发展,那么也就不存在回归本源的必要。而且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发展,才使得回归本源有了巨大而深刻的意义。否则,一个完全静止不变的,自我封闭的“道”,又怎么能成为驾御世间万物的宇宙根本法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是永恒运动的——它总是不断地改变着形态:不停地从本源发展向万物,又不断地从万物回归到本源;“道”又是永恒静止的——它始终保持着这样“运动”的形态,从宇宙开始到结束,它都是这样周而复始地“运动”着,说它“静”,是因为它始终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因此,“道”是“动”与“静”的高度统一。 “弱者道之用”。 “用”这个概念是相对于“体”来存在的。有“体”才会有“用”。 “弱者”是什么呢?是相对“强者”来说的,“弱者”就是比较薄弱、柔弱、脆弱、衰弱的那一类。从人的角度来说,相当于“幼年”、“老年”、“病残”状态的人,与“青年”、“壮年”、“健康”状态的人相反。前者比较起来更容易为“道”所“用”,后者更不容易为“道”所“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