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事物处于安定的状态时容易把持控制,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便于处理;物体在脆弱的时候容易被击破,在势孤力单的环境下容易被消灭。经营事业一定要做在别人之前,治理国家一定要善于消灭隐蔽的祸患,将暴乱扼杀在萌芽状态。茁壮的大树只是由弱小的幼苗长成的;雄伟的建筑物起初也不过是些泥土石沙罢了;奔波千里的历程,是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刻求有为之功的人必然会失败;心中有所执着,在哪里执着就会在哪里失去。因而智者因循自然地施为,才能避免失败;放弃一切主观执着,就不会有任何失落。普通人做事情,往往在即将完成的时候就失败了。把谨慎认真、平和自然的心态贯彻始终,就不会遭受失败。所以智者想要的只是清静无欲,不把世人所热衷的功名利禄、名器珍玩系于心怀;学习大家都忽略的修行,从别人的迷失中觉悟。做任何事只是顺应自然的趋势,而绝不强行追求、执着施为。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事物处于安定的状态时容易把持控制,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便于处理;物体在脆弱的时候容易被击破,在势孤力单的环境下容易被消灭。 无论从国家、社会到个人都是这样的。“安”这个状态其实是个均衡的状态,是各种力量处于微妙平衡的结果。国家有“安”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科技、医疗、教育等方面;从团体来说,必须先内“安”,才谈得上向外发展;个人来说,必须先取得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的“安”——健康,才能进一步有所为。 因此,“安”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安”的反面就是“乱”,“浊以止,静之徐清”就是个治“乱”求“安”的过程,对个人来说,是治病;对国家来说,就是革命或者改革。但无论如何,等到“乱”了再去求“安”,即使最后达到了“安”也是大伤元气的。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长治久安呢?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谋于未兆”、“判其脆”、“散其微”。“未兆”是问题还没有出现但是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迟早要出现的阶段,是问题的理论可能阶段;“脆”是问题已经出现但尚处于刚刚萌芽的阶段;“微”是问题尽管有但还没有形成气候的阶段。这些都是问题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及时处理,才能保证“安”。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