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圣人孔子与水的情结(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天津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大海不辞细流
    圣人德包天地
    大江大河归大海,君子极致为圣人。孔子爱水,喜欢观赏大江大河,尤其倾慕大海的博大浩瀚,包容一切。认为君子做人,也应像大海一样,拥有大气象和大境界,做“大人”。孔子说:“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海之所以成为水中的极致,是因为它大度能容,一切向东流去的水,无论大江大河,还是涓涓细流,海都通通容而不拒。圣人之所以成为君子中的“大人”,也是因为“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整个天地都能包容,都受其惠泽。仁德如此,却又像大海一样,毫无私求,“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生前不要爵位,死后不要谥号,既不聚敛钱财,也不争讲名声,这就叫做“大人”,大写的人,伟大的人。
    孔子挚爱江河,倾慕大海,他的弟子们对他也像对江海一样倾慕崇仰。
    子贡在孔门弟子中以“言语”著称,擅长游说诸侯,其外事活动成功率极高,在列国间颇负盛名。一次游说齐国,齐景公为其才华倾倒,问他:先生如此了得,是跟哪位老师学的啊?子贡回答:鲁国的仲尼先生。齐景公又问:仲尼是位贤人吗?子贡正色答道:仲尼先生是圣人呵,哪里仅仅是贤人!齐景公认为子贡太过夸张,因为“圣人”是最有德望的人,自古至今,通常只称唐尧、虞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这七位逝世已久的古代著名帝王和贤臣为“圣人”,还从未听说把当今活着的普通士人捧作“圣人”的。不禁嘻嘻笑道:您说仲尼是圣人,“圣”在哪里呀?子贡见齐景公这样既浅薄又轻薄,对自己衷心爱戴的老师竟如此不尊,觉得和这样的人不足以谈论孔子,便淡淡地答以“不知也”,想就此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谈话。谁知齐景公不知趣,还以为发现了子贡话里的漏洞,竟变了脸色,质问子贡:你先说孔丘是“圣人”,现在又说不知他“圣”在啥地方,这是为什么?齐景公这无礼的纠缠,反倒激起了子贡对恩师的满怀崇仰之情,一番发自肺腑的颂扬之语,犹如决堤洪流,汹涌而出,只听子贡激动而激昻地说道:我为什么说不出仲尼先生“圣”在何处?这就如同我一辈子头顶蓝天,却不知道天究竟有多高;一辈子脚踩大地,却不知道地究竟有多厚。“若臣之事仲尼,譬犹渴操壶勺,就江海而饮之,腹满而去,又安知江海之深乎!”仲尼先生的情怀和学问,犹如大江大海一般博大深沉,不可穷竭。我子贡只不过学了一丁点儿,与先生比起来,真如同瓢水之与江海,差之远矣,有啥资格谈论先生。
    听歌沧浪滨
    解诗汉水岸
    孔子十分重视《诗经》,“以诗书礼乐教”,在其给学生教授的典籍中,《诗经》被排在首位。孔子还特意提示自己的独子伯鱼,要好好学习《诗经》,“不学《诗》,无以言。”若不学好《诗经》,连话都说不好。《诗经》就是古代民歌的汇编。孔子在周游列国之时,也很留意各地的民歌,赏其音声之美,悟其蕴含之妙。
    公元前489年,孔子带着弟子们前往楚国。途经汉水支流沧浪之滨,听见有小孩儿在唱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河水清又清,我就用它洗帽缨;沧浪河水浑又浑,我就用它洗脚跟。孔子听出,这首民歌的本意,是要人加强自身修养呢。就对弟子们说:“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同学们注意听啊,是洗高贵的帽带,还是洗脏臭的脚丫,都是由河水自身的清亮或污浊决定的。自身修养对人的一生重要得很呢。
    《诗经》里的诗,采自各国民歌,每首诗既富有普遍的审美价值,也深蕴着其产生地特有的山川风貌和风情民俗,有的还有其当初歌咏的原型人物和动人故事——“本事”。因此,要较好地体悟其内涵,最佳途径就是到其产生地作实地考察。孔子充分利用奔走列国这一独特机遇,对《诗经》中的一些名篇,尽其可能作了相应的乡土体验,获得极佳效果。
    这天,孔子一行来到汉水岸边的阿谷郊外,看见一个带着玉佩的姑娘在河里洗衣,人既长得姣好,风度也颇优雅。孔子立即想起《诗经·周南》里的名作《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女孩儿不正是诗中那可望不可求、美丽而高贵的汉上游女吗?就对身边的弟子说:这个女子或许可以和她谈谈呢。于是拿出一个酒杯递给子贡,要子贡去见那女孩儿,“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走到那女子身边,斯文有礼地说:我来自北方边远之地,要到南方的楚国去,适逢炎热的暑天,心如火烧,想向您讨杯水喝,以散发身上的焦热。女子很有礼貌地答道:在这幽深曲折的阿谷河边,水多的是,既有清,也有浊,一齐向大海流去,您想喝就随意舀着喝,问我一个洗衣女干啥啊。话虽这么说,却还是接过子贡手中的杯子,先迎着河水流向舀了一杯,翻过杯子把水倒掉,又顺着河水流向舀了一杯,满满的,水直往外溢。女子彬彬有礼地将杯子放在沙地上,对子贡说:按我们这里的礼节,我不能亲手递给您。子贡返回报告孔子,孔子说:“丘知之矣。”我明白她的意思了。说罢拿出一架琴,抽掉调音的琴柱,递给子贡说:“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过去对那女子说:刚才您的话“穆如清风,和畅我心”,这里有一架琴,却没有琴柱,想请您帮忙调一下音。女子答道:我是个乡下人,落后愚昧,“五音不知,安能调琴?”明确拒绝了。子贡报告孔子,孔子说:“丘知之矣。”又拿出五匹布递给子贡,“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又去对女子说:我就要赶往楚国,这里有五匹布,不敢直接送给您,冒昧地放在河边了。女子有些生气了,却还是有礼貌地答道:过路的客人啊,您唠叨得太久了。又拿出资财,丢在这荒野。我一个小女子,怎么敢接受您的财物?末了,略带恐吓地说道:“子不早去,今窃有狂夫守之者也!”您若不早点离开,恐怕有狂暴的男子在等着您呢!这“狂夫”,自然就是女子真实的或虚拟的丈夫或情人了。
    汉水岸边子贡与洗衣女的对话,颇似现代学校里时尚的情境体验课。随着孔子的导演,子贡与女子对话内容步步深入,孔子和其弟子们愈来愈清楚,《汉广》描述的江汉一带风俗民情,确乎真真切切,一点没走样,一点没虚构。江汉女儿,确乎美得高贵,美得雅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