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荀子:养在深闺人未识(四)(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原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王制》
    正因为人能群(合作,组织起来),才能在生物界中一枝独秀。而这个群,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君主,是善于协调人群的人。
    [原文:君者,善群者也。《王制》]
    君主是什么呢?答曰:能协调人群。能协调人群的说法,是怎样的呢?答曰:善于生养人,善于治理人,善于显扬人,善于文饰人。善于生养人,人也就亲近他;善于治理人,人也就安顺他;善于显扬人,人也就喜欢他;善于文饰人,人也就称誉他。这四者具备了;天下就归顺了,这种能力就叫能协调人群.
    [原文: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能群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四统者俱而天下归之,夫是之谓能群。《君道》]
    孟子是倡“民贵”而“君轻”的。荀子显然要颠而倒之,要贵君而贱民了。《战国策-齐策》记赵威后问齐使,以为民为本而君为末,苟子又要颠而倒之,以君为本以民为末了。你看:
    人类的生活,不能没有群体。群居共处而没有区分,就会发生争夺;争夺,就会发生混乱,混乱就会导致穷困(这是说民之丑恶愚贱)。所以,没有区别,是人类的大害,有区分,是人类的大利。而人民的君上,便是掌管这种区分的中枢(这是说君之美好算贵)。所以,赞美君上,就是赞美天下的基础:安顿君上,就是安顿天下的基础。尊重君上,就是尊重天下的基础(这是说赞美、尊贵、安顿君王的重要)。
    [原文: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贵之者,是贵天下之本也!《君道》]
    由《左传》的“民本”,孟子的“民贵君轻”,《战国策》的“民本君末”,至荀子,一变而为“君贵”,“君本”。荀子固然不要我们“尊天”了,也不要我们“事鬼”了,他要我们“尊君”了!在先秦诸子中,即使孔孟,也不大谈“忠”——我是指那个“忠于君上”的“忠”。而荀子则大谈特谈。“忠”是幕僚、臣妾的第一天职么!从“性恶”和“制天”这两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君王的“枢要”地位。人本性是恶的,要善就必须‘伪”,就要学习,师法。法由谁掌握呢?当然是君,所以君主就是人师。人类要生存,就得“制天”,制天不能单靠个人,而要把零散的个人与零散的部落组织统一起来,置于一个绝对的权威之下,由这个权威来统一调度。这就要“协群”,也就是“分”,由谁来“分”而“协”之呢?还是那个君。那么君又是靠什么来正人心与协人群呢?靠“礼”。荀子提倡“尊君”“隆礼”的理论归结也就一目了然了。
    应该说。荀子的这种理论,其产生是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的。贫瘠的黄河流域,能够接受的只能是这种集权理论,黄土高原上能开放的也只能是这朵恶之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