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老子“六相”说解密(一)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佚名 参加讨论

    先与后(上)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阐明了美论和善论之后,立即,一连说了六个“相”。就是: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及前后之相随。美论与善论,似乎偏重于总的理念,而接下来的“六相”,似乎偏重于做事做人的实际方法。
    “有无之相生”,就是无中生有,然后有又归还于虚无。在我祖父的时代,做梦也想不到会有现在我们平常搭乘的喷射式的飞机。那时,他们连电视机也没有。到了我父亲一辈,电脑也是没有听说过的天方夜谭。就连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纸张,瓷器等等,也都是无中生有。特别是电脑的新旧淘汰率太快了,让人觉得很难赶得上。关于老子的宇宙论“有”与“无”,黑格尔也有过相当明了的哲学的阐述。爱因斯坦也有过类似的科学的阐述。
    犹太基督教讲“创造论”,有点像无中生有。不过多了一个创世主的神(上帝),神说什么,什么就成了,也像中国人过新年祝福人家“心想事成”差不多。《圣经·旧约·创世记》第一章说:神起初创造天地,大地是黑暗、混沌、空虚,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有了晚上,也有了早上,这是“第一日”。神说:“水要分开”,于是水就上下分开。有了晚上,也有了早上(先晚上后早上是犹太人的习惯,一天是从头天晚上日落时算起。),这是“第二日”。神说:“水要集中一处,让干地出现。”于是水是大海,地是陆地,神说:“陆地上要生长植物”,于是地上长出各种蔬菜、树木,并且结各样地果子。有晚上和早上,这是“第三日”。神说:“要有光照在地上,分开为昼与夜。”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一点的光(太阳)管昼,小一点的(月亮)管夜。神把白天和夜晚分开,把光和暗分开。有晚上,有早上,这是“第四日”。第五天神造了地上的爬虫走兽和水中的鱼类。第六天按着他自己的“形象”造了人。按照创世的程序和进展,第四天神才造了日和月,那么第一天的“光”是从哪里来的?既未有日月,那么第一天的晚上早上又是怎么来的?有人辩解说:第一天造的“光”是圣光,是灵光,不同于日、月的物质之光。明明神造了日、月是用来司分昼、夜的,分别光、暗的,那“灵光”是“灵”,没有时空的限制,应该昼夜通明的,那么第一天的晚上、早上是怎么来的?如果“灵光”也能区分昼、夜,第四天又何必多此一举地去造日、月,又说由日月来分出昼夜来?现在谁都知道:太阳是生命之源,没有阳光、空气、水份,植物是不可能生长的,在日、月未造成的第三天,怎么居然有了植物并果实?太阳和大地,谁先谁后,怎么在圣经的第一页就弄出这么个大的笑话来?神是个灵(耶稣说的《约翰福音四:24》),所以是自有永有,自在永在,全智全能的。既是“灵”,怎么会有物质的、受制于时空的“形象”?如果“照着神自己的形象”来造人?那么神岂不是也和人一样会死了!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还有许多疑问暂时不提了),笔者翻遍了古今神学家的著书,居然没有一个人把这些疑问解释清楚过,不是存而不论,就是囫囵吞枣。我想:摩西时代的犹太人写《创世记》时的知识程度,不能与廿一世纪的人相比。把一些事物颠倒了,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很多神学家坚持“圣经是神自己的话”一句也不会错的,这就难说了。读者千万不能把这些当成无关紧要,伽利略因为发现大地是个球,是圆的,不是方的。不是太阳在走,而是地球在转。罗马教会根据《创世记》,说他:离经叛道,判处极刑,当众活活的烧死了。如果今天教会还有这样大的权威的话,那么,太空总署里的科学家们,一律都应该烧死!
    儒家从来不说什么“有”“无”的问题,却有一个“天(上帝)”,和犹太基督教的耶和华神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儒家的“天”不爱说话,“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中庸》)。耶和华却非常好出头说话(见《旧约全书》),直到近千年来,大概听了孔子的劝导,完全不说话了。儒家的天和耶和华一样,非常有为,人间的什么事都管。譬如:孔子去见美女南子,子路很不以为然,孔子就赌天发誓说:“我要是存着不轨之心,天就会弃绝我(天厌之)。”(《论语·雍也》)孔子说:“天对我好(生德予予),那桓魋(音tuí)怎么奈何得了我!”(《论语·述而》)颜渊死了,孔子哭着说:“天毁了我啊!天毁了我啊(天丧予)!(《论语·先进》)。诸如此类。天也很可怕的,得罪天就不得了,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整部《中庸》,就是讲天怎么伟大,教人以通过“中庸”而上合于天,有人叫它做:“天人合一”。不过,孔子一再自己强调:“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第九)。一个局限的人,怎么能去上合于无限的天,逻辑上不可能,这是做不到的事。儒家的天与基督教的耶和华,二者之间最大都不同点是:耶和华为自己造了一个魔鬼(撒旦),纠缠得难解难分。儒家的上帝是一家独尊,绝对没有一个与他匹敌、抗衡的东西存在。
    犹太基督教的神(上帝),在创造万物里,同时创造了一群灵体的天使。众天使中的首领,名叫路西佛,他不但长得美丽,而且聪慧过人。于是他就心气高大,要把耶和华踢掉,取而代之。因此,又名:撒旦。撒旦者,上帝之敌对也。神当然是当仁不让,于是他两个就互相在凡事上斗争,互相宣告自己是最后胜利者。旧约圣经里最先写的第一部书,名叫《约伯记》。后来因为圣经的编辑,把它挪到第十八位。《约伯记》记载的故事,是:一日,神与撒旦在天庭议事。神夸奖约伯这个人是极善良、正直和忠心的人。撒旦马上反驳,说:“你处处照顾他,让他富贵豪华,子孙满堂,他当然说你好了。如果你把这一切的福分都给他剥夺了,看他会不会当面弃绝你。”神说:“好!我们来试试。我把他交给你,只是不要伤害他本人。”于是撒旦下界,刮起一阵大风来,把他所有的儿女,牛羊,财宝,房产,通通在一瞬间毁灭掉。撒旦回到天庭,神很得意的说:“约伯虽然失去一切所有,但还是对我忠心耿耿。”撒旦说:“他的身体还是好好的,当然他不背叛你,如果是他身体受到折磨,看他变不变心。”神说:“好,任你所为,只是不要伤害他的性命。”(这个天庭好象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撒旦就使他遍体生疮,疼痛不堪。他还是不怨神。这场赌博,神赢了。这个童话一般的寓言故事,却把上帝与魔鬼,两者既斗争,又联合;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点明了出来。活像一幅《太极图》。同时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牺牲)。”(《道德经》第5章)刻画得一清二楚。因此,基督教有辩证逻辑的思维的基础。由于上帝并非一体独尊,处处受到对手撒旦的制衡。所以在政治制度里会产生“制衡思想”,以至于发展出“民主主义的构想”。制衡与民主等概念很容易在西方茁壮起来,而在中国儒家思想的统治下,两千年来,不见一点端倪。
    代表“天”的,在人间就是天子,皇帝,唯一独尊。自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以定于一尊。此后,天下臣民只有绝对顺从听话,发展到极点,不问什么理由,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在家庭里,代表天的就是“父”。父要子死亡,子不得不亡。这是绝对的,不可抗辩的。臣不死,就是不忠;子不死亡,就是不孝。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教忠必先教孝。譬如通行于民间的《廿四孝》,以“王祥卧冰”为例,母亲要想吃鱼,在严冬季节里,河被厚厚冬冰层冻住。王祥这个小孩为了“孝”,就脱光了衣服,睡在冰层上面,企图用自己的体温把冰层熔化,因而钓出鱼来,满足母亲的食欲。这种行为,不仅王祥会感染肺炎而死,而且家长是要坐牢罚款的,怎么能把它作为“标榜”来“提倡”?!这种不人道和虐待小儿无理的举动只有儒家能认为“合理”。在整本儒家的宝典《四书》里虽然强调“尧舜”是人类的典型榜样,而强调舜的篇幅远比尧来得多。认为大舜是“孝”的,更好的典型。大舜的父亲瞽叟,瞎了一只眼的残障人士,他却残忍凶狠异常,特别对待儿子舜,像眼中钉一样,百般虐待,不择手段,要把他置于死地。所幸大舜千辛万苦,存活了下来。这个大舜在青少年时代受尽了不可言喻的虐待和摧残,他长大以后很可能是个“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至少也很可能是个“极端主义分子”。这样的人当上了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我们应该为这个国家庆幸呢?还是应该悲吊?而这种片面独断主义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年,只要识字,就必从《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完全绝对儒家思想,一个字、一个字地背诵。每个中国人,直接间接的,两千年下来,被灌了满脑子的大舜、王祥。这种片面独断主义思想不知不觉的,已经辗转进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去了,根深蒂固,牢不可拔。而日本虽然也尊敬孔子,到底不像中国那样实在彻底,只要看,日本妇女不裹小脚,就可以举一反三。所以日本明治维新,一举成功,而中国,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百日戊戌政变而已。大家怪慈禧是维新失败的罪人,而慈禧是不得不顺应,在颐和园黑压压跪了一地的王公大臣。在“正统”中国人的思想里,什么宪法,国会……都是洪水猛兽,大逆不道。更有那些“既得利益者”在儒家的思想下,是理直气壮的不必自动放弃的。“专制”是中国历史特产,见皇帝要三跪九叩首,山呼万岁!在金銮宝殿上动不动,一言不合,龙颜震怒,就打大臣的屁股,当场打死的不少(廷杖制度)。大臣不管地位多高,年龄多大,只有叩头,叩响头,叩头流血,最后是“比干挖心”。想象中,那些胡须皆白的老头,跪在一个蛮不讲理、糊涂年青人面前,叩头流血,他怎么不当场脑充血的?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8》。大舜是一个极不正常家庭塑造出来的子弟-“孝子”,所以大舜的孝,正说明了那个不应该有的,扭曲的,混乱家庭。这是从辩证的观点看事情,说的是真理。除非大舜的故事,完全是象“灰姑娘”那样的虚构幻想小说(fiction)。由于中国人被灌输了满脑子的大舜“虚构幻想”,把它当作真实,一听到老子的话语,简直就是“洪水猛兽”,非常难以接受。越忠实,越顽固的孔子信徒,就越对辩证思想的真理仇视。譬如唐朝的大儒韩愈,民初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他们骂老子,都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们是读不懂老子的,可悲的是他们没有辩证思维的思想基础和悟性。推翻满清是一回事,民主宪政是又一回事。去了个满清,来了个洪宪称帝,改朝换代而已。到了民国初年,中国人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中国进步,非打倒孔家店不可,于是有了“五四”运动。一个千年来深深印在血液里的东西,不是喊喊几句口号,上街游游行,写几篇文章,就能去得掉的,那只不过是个“启蒙”而已。蒋介石一生就跳不出孔孟的思想圈子,败退台湾之后,自己当“孔孟学会”的会长,认为,并且一再强调“孔孟思想”是反共的最有效武器之一,花了大笔钱到美国推行孔孟,在美国公园里为孔子塑铜像等等。那笔钱等于扔到了大海之中,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因为他的头脑不可能理解:现代的美国人是无法再退步到回去接受孔子的片面独断主义的。
    不久前,《纽约时报》做了个调查统计,世界(西方)最受欢迎的十部大著作,以《道德经》居首。因为西方的人们有辩证思维的基础,一读到老子,就畅舒肺腑,他们到了那个层次能了解老子的说话,感觉得出来老子带给他们的益处和帮助。古代的来布尼兹,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如此,现代的人们更是如此。这正是《吕氏春秋》说的:“抱薪就火,燥者先燃;引水注地,湿者先濡。”关于这则消息,我不知道是应该为中国人高兴呢?还是悲伤?老子是中国人,《道德经》是中国人的无上瑰宝。而中国人在这点上,又落后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