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浅读庄子那缕回味无尽的清香(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逍遥社区 佚名 参加讨论

    【对于理想】 
    庄子的思想是主张自然无为,要人们去遵循自然规律,安身立命,明哲保身。在“道”的问题上,他却是让人们去追求“大道”,他也不曾一次说到应如何奋进达到“道”的高度,提到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及他心中的理想人物,这并不和他提出的“自然无为”的思想矛盾,相反是相互弥补,那就是让人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道”上升到一定高度,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齐物论第二》
    《庄子逍遥游第一》写道: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开篇就凭借变形的巨鲲大鹏,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这鲲巨大呀,弄不清它到底能覆盖几千里。这大鹏呀,背若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彩,一旦振翅而飞,轰然掀起三千里的水花,它借助于旋风而回旋上升,直达九万里的高空,超越云气背负青天……就是这样惊天动地,庄子将人的思想带进了高远的境界。
    “怒而飞”,意指来到人间世,奋力拓展。“怒”含有振作之意。“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即是海“动”,海动必有大风,大风起,鹏乃乘风飞去——这意指时机。即是时机成熟、条件充足才出而应世。“南冥”的“冥”,亦作“明”解,憨山注:“谓阳明之方,乃人君南面之喻。”这喻示着人世的抱负。这一抱负一经开展,即充满着乐观的信念。由这里可以看出:庄子并非如一般人所说的悲观消极且怀遁思想。相反,他满怀入世的雄心。只是要等待时机——即是应有其条件,高举图远。如果现实世界的环境和他的想法不相适应时,他便保留着自己的生活态度,也不愿失去自己的原则。
    庄子托物寓意,以鲲鹏示意他心中的理想人物。首先要自我磨砺,鲲潜伏在海底。犹如读书人沉伏桌案,埋头探究,以充实自己,等到内在条件准备充实后,出而应世,如鹏之高举。由此可知,庄子心中的理想人物实具有鲲鹏两者的性格:如鲲一般的深蓄厚养与鹏一般的远举高飞。
    难怪沈善增先生说:“开始接触庄子,你便会不自主地神往于他所开辟的思想园地。在那里,没有‘撄人之心’的陈规,没有疲惫的奔波,也没有恐怖的空虚,更没有压迫的痛苦……凡是纠缠于现代人心中那些引起不安情绪的因素,全都在庄子的价值系统中烟消云散。他扬弃世人的拖累,强调生活的朴质。蔑视人身的偶像,夸示个性的张扬,否定神鬼的权威……总之,接近他时便会感到释然,在他年开创的世界中,心情永远是那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庄子在物欲横流、人为物役的现实世界之外为人们寻找到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这无疑为当今社会那些“熙熙皆为利来,攘攘都为利往”,“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们,开辟了一个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精神世界,也给人们以物质之外的心灵满足,为人们从现实社会的种种压迫与物欲的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指明了方向;另外,庄子对世俗观念的大胆批判,不仅有助于人们开阔胸怀,拓宽视野,从而打破精神枷锁,从传统观念和世俗困扰中超脱出来,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一条消融苦闷,在逆境中求得心理平衡,从而形成逆境中的稳定心态的途径,去向往去追求人生的美丽。正因为他大胆地追求自由,主张自然,所以他又不是消极的,在追求“大道”上有他积极地一面,也是这种积极一面,人们拿它作为人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而这种奋发又不会和庄子主张的“自然无为”产生矛盾,更是一种相互弥补。不强求不做作,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去追求。
    《庄子》如长江大河,滚滚灌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长风鼓窍,天语纶音,令人不知所自,叹为观止。若非意气相投、才气相匹,智力相当者,不足以与之俱游于《南华》。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既然已经生活过,已经思想过,曾经爱过,曾经游过,又何必执著于这些陈迹呢?何不去体味一下“所以迹”的人生真谛呢?我们读着庄子苦心经营的精采文章,那一缕回味无穷的清香,让后生学子心仪神往两千年。
    山何苍苍,水何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荆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