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张远山:战国大势与庄子生平(4)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高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十二、朝三暮四,千古哑谜
    《齐物论》有一则著名寓言:“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寓言有趣至极,然而寓意不明,因为庄子在打哑谜。猜破哑谜的人并非没有,只不过道破谜底的方式,依然只能打哑谜。
    晋人张湛,在其伪造的古书《列子》中,改编了庄子哑谜: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按:张湛知道庄子是宋人,也知道其与宋康王的关系,故加“宋”字。)
    张湛猜出了庄子的谜底:狙公与众狙,隐喻君王与臣民。张湛认为:庄子站在狙公即君王一边,拥护专制。
    张湛歪曲了庄学奥义:狙公深爱众狙,养育天下众狙。狙公不惜让家人过苦日子,也要满足众狙的贪欲。但众狙生养日多,狙公粮仓将空,不得不限制众狙口粮:早饭三颗橡子,晚饭四颗橡子。贪心不足的众狙发怒了。爱狙如子的狙公,就顺天应人地改口说:早饭四颗,晚饭三颗。众狙高兴了,伏在地上三拜九叩,山呼万岁。
    明人刘基,在其寓言专著《郁离子》中,也改编了庄子哑谜: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群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欤?”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欤?”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悟。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按:刘基已误信庄子为楚人,故改“宋”为“楚”。)
    刘基也猜出了庄子的谜底:狙公与众狙,隐喻君王与臣民。然而刘基认为:庄子站在众狙即民众一边,反对专制。
    刘基挑明了庄学奥义:并非狙公养活众狙,而是狙公“养狙以为生”。狙公每天让老狙带着众狙到山里劳动,剥削他们的“剩余价值”。“赋什一以自奉”,挑明了庄子原文“狙公赋芧”之“赋”的奥义:庙堂与江湖的本质关系是抽什一税。江湖众狙对庙堂狙公“皆畏苦之,弗敢违也”。就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中说真话的小孩那样,一只小狙道破了真相,于是众狙奋起反抗,狙公饿死了。
    张湛和刘基,起码对狙公、众狙隐喻君王、臣民没有分歧,这说明二人都明白庄学奥义,只不过儒生张湛反对庄学奥义,因而予以歪曲;而道家异人赞成庄学奥义,因而予以演绎。但无论歪曲还是阐释,都不敢直言,而是像庄子一样打哑谜。
    儒家士子张湛,急于依附专制庙堂,渴望分享民脂民膏,所以他要在其伪造的《列子》中抄袭庄子,然后用歪曲来反击庄子。张湛把伪造的《列子》加注后公诸儒林,一举成名天下知,得到专制庙堂奖赏,官至光禄勋——张湛并非孤例,比如还有旧庄学三大权威郭象、成玄英、陆德明。
    道家异人刘基,助朱元璋一统天下,按其功劳足以像徐达、常遇春等人那样封王封公,但他不肯依附专制庙堂,不愿分享民脂民膏,仅仅为了避免被疑有二心而遭诛杀,才不得已逊受“诚意伯”,然后飘然不知所终。江湖传说,他成了风水始祖刘伯温。贪功受赏的徐达等人终被诛杀——刘基也非孤例,比如还有越人范蠡和汉人张良。
    或问,既然刘基反对“狙公”,为何要助“狙公”朱元璋打天下呢?因为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当时历史格局下,早日确定庙堂狙公,比厮杀不休对江湖民众有利。
    在专制制度下,赞成庄子并反对专制的刘基,不得不像庄子一样打哑谜,这容易理解。因为刘基像一切读懂《庄子》的人一样,明白庄学奥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不得不像庄子一样主动打哑谜。倘若直言,即便你“逍遥”山林,海捕文书一下,也跑不了。庄子《人间世》早有卮言:“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那么在专制制度下,反对庄子并拥护专制的张湛,为何也要打哑谜呢?因为张湛像一切嗅出庄学异味并反对者一样,明白庄学奥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张湛也不得不被迫打哑谜。
    聪明绝顶的张湛必能预见,皇帝必会这么想:别人都没看出庄子有这意思,偏你看出庄子有这意思。朕看来看去,也没看出庄子有这意思,莫非是你自己这么想?
    结语: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不仅庄学拥护者为了避免惹祸招杀并殃及《庄子》,不敢直言庄学正解,而且庄学反对者为了避免因批判“毒草”而殃及自身,同样不敢直言庄学正解,因为正解没人相信。
    就这样,庄子创造了人类写作史上几乎不可能的奇迹:他的大部分敌人读不懂《庄子》,极少数绝顶聪明的敌人虽能读懂,也难以证明、不敢证明自己真懂。
    因此,所有的庄学敌人都无法剿灭《庄子》,只能歪曲《庄子》。旧庄学三大权威郭象、成玄英、陆德明及其无数追随者,正是这么做的。
    庄子深藏奥义的支离其言,被郭象的删改进一步弄得“支离破碎”,因此成语“朝三暮四”,就被离题万里地用于形容花心男人的见异思迁,与形容美貌女人的“水性杨花”意思相近了。庄子的美妙寓言感染了无数人,却常常背离其卮言奥义而被歪用,由此可见一斑。庄子屠龙牛刀,居然仅供杀鸡。
    旧庄学把加工庄子卮言、曲注庄子寓言、遮蔽庄学奥义的郭象义理奉为最大权威,其实也被至人庄子那双穿透历史迷雾的无蔽慧眼洞见到了:“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外篇·天地》)
    庄子在《齐物论》里留下“朝三暮四”的千古哑谜之后,就在下文预言其不朽著作的理解命运:“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