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为天下正;万物得一以生;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谓地无以宁将恐发;谓神无以灵将恐歇;谓谷无以盈将恐竭;谓万物无以生将恐灭;谓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必以贱为本;高以下 那些得道者会有什么表现:天得道可以清澈;地得道可以宁静;神得道有灵验;谷得道可以充盈;侯王得道可以成为天下的正统;万物得道就可以很好生长;这些都是因为得道而带来的结果。也可以这么说:天如果不清澈恐将发生裂变;地如果不安宁就要发生地震;神如果不灵验,那么人们祭祀神仙的香火就将停息;山谷如果没有流水充盈,就会显现枯竭的状态;万物没有生机,世界就将毁灭;侯王如果名不正,则将遭受挫折。因此德的基本原理是富贵的要以贱为本;高的要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为“孤“、“寡”、“不谷”。这是以贱为本,难道不是吗?因此,低贱的奴隶阶层往下就无法再区分层级了,但是他们却是生产的根本。因此说宁肯象泥土,也不要象闪光的玉或象坚硬的石头,因为泥土可以种植,具备有生的德性。 注释:老子曰:夫得道者,志弱而事強,心虛而應當。志弱者柔毳安靜,藏於不取,行於不能,澹然無為,動不失時,故「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玄通真经》 本章要义:要理解德的含义才能理解本章。从德的本意出发就可理解为什么说不要象玉石。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释:“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是道在起作用;道的作用是微弱难发现的。”这是常用的白话注释。但含义与上面的有些章节重复,惜墨如金的老子应该不会这么写文章。 反对者出现是道在起作用的表现(不符合自然,过分了就有反对者。这是用道的重要准则),弱小者是用道的基础(历代王朝替换都是发动农民起义,或者利用反对者力量来达成)。天下万物都生于有(有了名称才可分辨事物,事物因为有了才能够呈现演化发展的过程)有生于无(这很难理解,现举例说明一下。例如一个人与一个人合作表面是一加一,应该等于二。但是一个人与一个人的合作应该大于二,为什么?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争斗成本减少了,这就是多出来的合作利益。这就是“有”从“无”中出现的一种例子,多出来的“意外”利益是从合作机制中得到的。) 本章是道德经的重要章节,虽然字数少,但原理很重要。事物出现反对者就说明有不合理的因素,这就是道在起作用。最弱小的是社会的决定力量,不能忽视,照顾到社会弱小的利益,社会才可正常的发展。“有”、“无”、“弱小”“反对”这些因素是遵从“道”的人要注意的。毛主席就是悟道的高手。 《老子》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婨(lún)。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注释:自马王堆帛书出土以后很多的人都认为是“建德若偷”。但是整体的含义还是不符合本章节的含义,故而还是采用“建德若婨”版本。纇:丝上的疙瘩 聪明的人听闻道后会认真的按照道的原理来行事;中等聪明的人听到道之后,会将信将疑;不聪明的人听到道的“无为”原则以后会大笑,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无为”可以取得成果。因此有著书立言者说:“明白道的原理者行事象糊涂人(因为不大计较得失);明白进取原理的人行事象是在做退让的事(做官谦让);平坦的道路在远处看来是有起伏的。最好的道德建立起来后看起来象是山谷,有很多需要补充的(毛泽东建立的国家);广泛普及的道德又好像很不足(也是毛泽东时代的生活,人们生活好像很缺乏物资,但大家都不担心自己的生活);建立好的社会道德就好像是培养一个大家闺秀(琴棋书画、女红、德性教育等是需要逐渐教育积累起来,不能一蹴而就)。本质纯净优美的好像发生改变(纯净水变蓝、猫眼石变色);很白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有不纯净(如光线很白,但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物体上就有不同的色谱。大白若辱是古代人认识光现象的一个文字记录)大的方形建筑物看不出来有角落(天安门、故宫);大器物必须花很多的时间才能做成;大的声音好像听不到(如地震的声音);大的形象就难以描述具体形状(如大地。也可以理解为:大道的形象是看不到的);“道”是隐蔽的难以有具体的形态。就是这个道,它非常善于开始,也善于结束。 本章要义:讲述道在人际社会中的运用,讲明道是隐晦的,有时与实际的发展态势不符,但只要遵循自然发展的道理就是按“道”行事,就不会有大的问题。 《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称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 道是世界的本原,也就是一。道演化出阴阳二性;阴阳结合演化出世界万物。万物都是阴阳的结合体;阴阳结合好像两股气流结合互换,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展现出来的就是事物的本性。人们最为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君王们都喜欢用这样的词语来自称。这是因为事物的发展道理是“损之而益”(古代中国人都认识这道理,很多人生小孩起不好的名字是为了好养育就是这道理)。因此,事物是你贬低损害它,它越是生长旺盛;你褒益某一事物时就会损伤它。前人的教育我们也可以分析讨论后拿来教育别人。强横突出者不能够有自然的寿命,必遭挫折横祸,这是我们应该谨记的教训。为人莫要强出头。 本章要义从道的原理说明事物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组成的,枪打出头鸟,强出头就要遭殃。因为天理是损盈补亏。故柔弱可得天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