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三种不同维度的人性观:伦理学维度的人性观,教育学维度的人性观,政治学维度的人性观。伦理学维度的人性观,把人性或界定为善,或界定为恶,抑或界定为不善不恶、有善有恶。伦理学讨论人性是通过善恶的评价,引导人们向善进而做善举。教育学维度的人性观,虽然也讨论人性的善恶,但它看重的不是人性善恶本身,而是人性能否改变,从而为教育塑造人性奠定基础。政治学维度的人性观,即不讨论人性的善恶,也不企慕人性的改变,而是关注人性的现实和如何利用人性达到治理或统治的目的。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人性观就是政治维度的人性观。 治国必因人情。韩非主张“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子·八经》下引只注篇名),治国要“循天顺人”。(《用人》)所谓治国因人情,循天顺人,就是根据人情的现实治理国家。因情治国,循大顺人,是韩非提供给封建君主治理国家的一个基本方略。为什么如此呢?在韩非看来,人情就像天道一样不可违背,而天道就是自然界的规律,所以必须根据人情实际来治理国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