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章对历来不受关注的孟子的法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指出孟子的法治思想主要有率由旧章的遵先王之法的立法思想,以仁政立国的法治思想,仁者无敌,省刑法的厚生思想,以人为本、公平执法的法治思想,人与环境和谐、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和教而诛之的法治思想等八个方面。是孟子对我国古代法制思想的贡献,也是对儒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孟子 法制思想 总结 孟子生活的时代,战乱频仍,以攻伐为高,商鞅、吴起、孙武各显神威,但在齐国稷下,邹衍、淳於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亦为一时之盛。孟子因为坚持三代之德学说,默默无闻,《史记》录其行历非常简单,齐宣王、梁惠王都看不上他,因此只好和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虽然孟子的思想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但是孟子没有孔子的司法实践,也没有像孔子那样去东周学习礼乐,周游列国,因 此历来孟子的法制思想被低看,也为学界所不屑。细审《孟子》一书,虽然像梁惠王这些章节不会是孟子自己写作,但确实是他自己的经历,记载还是可信的,从中体现出来的法制思想既有孔子的法制思想的传承,也有孟子自己的思考。在儒家的法制思想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值得我们重视。 一、“率由旧章”的遵先王之法思想 孟子十分重视先王之道,而体现先王之道的就是礼典,也就是盛世规制和法律礼典,体现了孟子的立法思想和社会理想。《孟子》卷七《离娄章句上》说:“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1(276)] 孟子的遵先王之法主要内容是三代文物和周代文武王之道。根据《尚书》记载,成王很注重旧章,学习遵循旧典。《尚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2(277)]。这是成王规劝蔡仲的话,让他睦邻四方,和兄弟友好、不能乱旧章等等。还在文武王时代,就很重视典谟对成王的教育。《逸周书?武儆解》第四十五说:“惟十有二祀四月,王告梦。丙辰,出金枝郊宝、开和细书,命诏周公旦立后嗣。属小子诵文及宝典。王曰:‘呜呼,敬之哉!汝勤之无盖。□周未知所周,不知商□无也。朕不敢望,敬守勿失,以诏宾小子曰:允哉!汝夙夜勤,性之无穷也’。”[3(484)] 又《逸周书?本典解》说:“维四月既生魄,王在东宫,召公告周公曰:‘呜呼!朕闻武考不知乃问,不得乃学,俾资不肖,永无惑矣。命朕不知明德所则,政教所行,字民之道,礼乐所生。非不念而知,故问伯父。’周公再拜稽首,曰:‘臣闻之文考,……是故奏鼓以章乐,奏舞以观礼,奏歌以观和。礼乐既和,其上乃不危。’王拜曰:‘允哉!幼愚敬守,以为本典。’”[3(751)751] 孟子强调旧章,实际上是对法典礼规的重视,并且孟子还强调守法要发自内心,不然空有章程。《诗经》中的旧章就是旧典,是为了押韵乙作章。这是孟子为了挽救乱世而作出的战略思考,也是对当时社会的全面批判。西周盛世是中国文化的奠基和形成时期,其创造的礼乐制度是治国的成功法度,面对无章乱世,孟子提出用周代的盛世治国法典,但是由于当时失去了一统天下的体制,只用兵戎说话,所以孟子之道不行,而孙武、商鞅显赫起来。但从汉唐盛世皆从兴礼乐开始来看,旧章确实是治世之道,但不是用武和强国之道,不能救世。这也是儒家或冷火热的重要原因和一贯主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