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孔子一生都从事司法、立法职务,有着丰富的法制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法制思想,又对孔子关于法制的言行如作《春秋》等给予高度评价,在仁政、以人为本、省刑、预防犯罪等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但由于没有孔子的司法经历,所以对具体的诉讼不是很熟悉,重在宏观的法制理论的阐释。 [关键词]孔子 孟子 法制思想 比较 孔子、孟子都是世界文化名人,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以仁学和仁政为思想的核心。按照传统的观念,儒法是对立的学派,儒家的著作中,如《孟子》对于法家商鞅、吴起等也多持批评态度,因此给我们的感觉是儒家主张是仁政而不是法制。但是,孔孟留下的相关资料证明,儒家具有丰富的法治思想,孔子一辈子都在从事司法工作,当然不会创立一个和法律相仇的学派。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拥有中国古代的法治文明。因此,我们研究儒家,必须要重视其法制思想的研究,才会正确地认识儒家,才能够在认识中国人的生活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深刻理解中国的法制文化,以推动和促进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就孔孟来说,儒学之道一脉相承,但是不是简单第传承或者雷同,而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孟子》中提到孔子有80多处,有的是直接引用孔子的话,从这一角度说,《孟子》和孔子的法治思想有完全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法先王、往古察今的立法思想,先教而后刑的爱民思想,礼法并举,明道安民的厚生思想,为法以德,考德正法,务实治乱的发展思想,公平执法、以正天下的执法思想,罪上宽下,仁者无敌的法治思想,以人为本的法治思想,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 《孟子》还对孔子的关于法制的言行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主要有孔子作《春秋》让乱臣贼子惧的充分肯定,对孔子为委吏时的忠于职守,以治国安邦为理想,对暴君的态度等的高度评价,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传承和一致性。 但是,孔子和孟子的经历不同,孟子只投靠过梁惠王和齐宣王,而且被冷遇,应该说是一位平民学者,因此缺少司法的实践。其法治思想没有孔子全面,深刻,孔子一辈子从事的都是司法、立法工作,而孟子没有这些成就,所以孔子的法制思想很多是经验总结,而孟子的法制思想具有理想化,也比较简单。 孔子的法制思想有虽有五刑而不用以无讼为标志的至治思想,,父子相为隐的家庭伦理思想,此外还有反对不正当竞争、反对商业欺诈、反淫秽艺术、提倡环境保护、实行疑罪从无等法治思想等。这些为孟子所缺乏。 在礼法关系上,孔子认为,对外,可以依礼用兵,就是伐无道,周天子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主要是平叛伐乱和对外战争,兵后来成为五大礼系之一。对内,礼是全面的社会规范,实际上就是系统的法律条文,假如执行错误,或者违反,就要用刑来保证,所以刑法是礼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法以济礼。孔子相周以后,思想上发生了根本变化,把文武之治作为政治理想,修正了过去儒者善辩、傲慢、繁琐、虚言等不良习惯,系统整理了周代文献,作为儒家的经典,以让乱臣贼子惧,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创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也就是新的儒家学派。而孟子时代,礼乐征伐不再从天子出,礼崩乐坏,诸侯对外往往通过战争扩张,对内又常常虐民,成为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 也正因为如此,孟子在诸侯攻伐,天下无主的社会环境下,产生或者说增加了自己的法治思想,丰富了儒家的法制思想体系。主要有率由旧章的遵先王之法的立法思想,以仁政立国的法治思想,仁者无敌,省刑法的厚生思想,以人为本、公平执法的法治思想,人与环境和谐、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和教而诛之的法治思想等八个方面。 总之,看上去和孔子的法治思想很相似,但还是有一些差别。对于孔子和孟子的法治思想另外都有专论,其中《孔子的司法职事与法治思想》发表在香港《东亚论丛》2007年年刊,《孟子的法治思想》为2008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会议论文,故本文写作从略。 作者:黄震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