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篇中记载了孟子见梁惠王及两人问答的内容。 孟子为了实现其抱负,经历邹、任、齐、鲁、宋、滕、梁(魏)等国,游说诸侯,于齐曾为卿数年,在梁亦被优礼。齐宣王、梁惠王等大国诸侯虽对孟子十分优待,但认为其主张不合时宜而未予采用。 梁惠王为战国时代魏国之君,因魏都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固称梁惠王。孟子拜见梁惠王,王问“老先生,您不辞劳苦由千里之外而来,定有什么有利于我国富国强兵之法吧?”孟子答道:“王为何开口就说到利呢?只讲仁义就可以了。……” 孟子与梁惠王问答的中心即孟子的“仁义”思想,宣扬重“义”轻“利”,呼吁“仁政”,而推行“仁政”的关键,完全在于君主个人内省“仁术”,要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让人人“不饥不寒”,老者还要能“衣帛、食肉”,“养生丧死无憾”。如果真向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年轻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为人尽心竭力、待人忠诚守信,就可使国家强大。这些主张体现了孟子以实行“仁政”企求稳固当时统治、缓和社会矛盾的愿望,孟子的学说,其主导思想就是“仁义”二字。“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