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非攻精神。非攻是一种古代和平主义精神,是兼爱精神在攻伐事件上的表现,是仁与义的表现形式。非攻是基于对各诸侯国间命运的关怀,民众生命的关爱,财产、城镇、文物等的关惜,所以非攻与兼爱联系在一起。攻伐有义与不义之分,亦即兼与别之分,爱人利人为义,害人杀人为不义。 公输般为楚国造成云梯,准备攻伐宋国。墨子知道后便起身到楚国去,他裂裳裹足地走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国都郢,终于见到了公输般。他对公输般说:北方有人侮辱了我,想请你去杀掉他。公输般不高兴,墨子说:我给你十金。公输般说:“吾义固不杀人”。墨子说:那很好。“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无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般服”。宋国没有罪过而攻伐宋,是不智不仁;知道不智不仁,而不争不得,是不忠不强;义不杀少而杀多,是不知不类。接着,公输般带墨子去见楚王,墨子对楚王说:今有一个人,不要马车,却想去偷别人的破车子;不要锦绣,却想偷邻居的短毡袄;不要米肉,却去想偷邻家的糠屑饭,这是什么人呢?楚王说:那是生了偷窃疾了。墨子说:楚国方五千里,宋只有五百里,这就象马车与破车;楚有云梦、江汉,有丰富的麋鹿鱼鳖物产,为天下之富,宋国连雉兔鲫鱼都没有,这就象米肉与糠屑饭;楚有长松、文梓、楠木、豫章,宋连大树都没有,这就象锦绣与短毡袄。这样看来与那个生了偷窃病的人又有什么分别呢?“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就是说攻宋是非义的行为。楚王说:善哉!不过公输般为我造了云梯,总得去攻宋。墨子与公输般以试云梯攻城的功效。墨子把几十片木片分成两份,一份给公输般,一份留给自己,作为攻守的工具;解下皮带,弯作弧形为城,两人一攻一守,一进一架,共九回,为九种攻守的方法,公输般歇手。后改为墨子为攻方,公输般为守方,攻守了三回,墨子的木片就进了城。公输般攻守都不赢,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头,化解了一场国破人亡的、不义的攻伐。 攻伐的义与不义,是攻伐的道德标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非攻便是爱人利人之道,使人、国家、社会获得富裕、和平、幸福生活的想望。 第三,节俭精神。节俭表现为节约社会、国家物资、消耗、人力等费用、资源的行为,行为又受思想观念的支配。墨子的节俭思想观念,是出于对社会的腐败糜烂的忧患,浪费无度的痛惜,他继承和发扬夏禹不怕艰苦,终日乾乾、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以夏禹为榜样。禹亲自劳动疏通河流,水里来泥里去,吃不好睡不好,搞得人腿肚子无肉,小腿上无毛,骤雨淋,强风梳发,为利天下,极为辛苦。后来的墨者,都遵禹道,以羊皮粗布做衣,穿木屐草鞋,日夜不息,以自苦为原则,不这样就不称为墨者。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墨子节俭精神体现其各种主张和行为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