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钟情于教育事业,不断继承和丰富前人的教育经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对如何读书和做学问,有着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朱熹认为,读书做学问即“致知力行”。他说:“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之谓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之谓习。”(《朱子语类》卷二○)这一解释比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更接近于学习的本义。在朱熹看来,学习既包括“求知”,也包括“求能”,既包括“学”,也包括“习”;既包括“致知”,也包括“力行”。“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过一边,则一边受病。”朱熹强调学与习必须兼顾,知与行应该统一。他说:“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其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为何事也。”同时他又特别强调“行”的重要性,“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益明,非前日之意味”(《朱子语类》卷九)。这种关于学与习结合、知与行统一、突出强调实践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在如何读书做学问的具体方法上,朱熹提出读书须立志自主。朱熹认为,“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事”(《朱子语类》卷一八)。朱熹所说的立志,就是要树立做尧舜或圣贤的目标。他说:“学者大要立志。所谓志者,不是将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学尧舜。”(《性理精义》卷七)朱熹认为立志对于成才来说意义重大,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性理精义》卷七)。朱熹很重视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认为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别人不能包办代替:“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九)同时他还强调“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朱子语类》卷十三)。这种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