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中国哲学:从太阳历出发(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这三大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以一个“道”字做出了合理解答。简论如下。 
    1.宇宙观与人生观 
    一个“道”字,解释了天地的发生与演化。请看以下三个论断。 
    其一,《管子·四时》:“道生天地。” 
    其二,《庄子·大宗师》:“夫道……自本自根……生天生地。” 
    其三,《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成也,故曰道。” 
    道生天地万物,最简洁的描述莫过于老子在《道德经·第42章》留下的那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为生生之源!道为宇宙之本源! 
    “宇”与“宙”,《尸子》给出这样一个定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上下四方,空间也。往古来今,时间也。上下一维,四方两维;上下四方构成了三维坐标,加上时间一维,构成的是四维坐标。“宇”与“宙”,表达的是空间与时间。双音词“宇宙”,表达的是中华文化的时空观。 
    “宇”与“宙”这两个单音词,彝族文化用文字之前的抽象符号进行了解释。组成鲁素(汉族称洛书)的两个圆——空心圆○与实心圆●,彝族读为“宇”“宙”。彝族文化解释,鲁素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成熟之时,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时空一体的宇宙观。空心圆○与实心圆●,还可以解释为阴阳奇偶——实心圆●为阴为偶,空心圆○为阳为奇。阴阳奇偶,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 
    宇宙运动为圆周循环运动。请看经典与诸子的描述。 
    其一,《道德经·第25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其二,《道德经·第40章》:“反者,道之动。” 
    其三,《礼记·祭义》:“终始相巡。” 
    其四,《管子·兵法》:“始乎无端,卒乎无穷。” 
    其五,《管子·重令》“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其六,《吴子兵法·图国》:“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 
    其七,《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天地车轮,终则复始。” 
    其八,《黄帝内经》多次出现了“如环无端”一词,用以描述寒暑更替、四时循环、阴阳相贯、经络相连。《周易》泰卦九三爻辞中还有“无往不复”的论断。 
    原始反终、终而复始、无始无终、物极必反,这是中华文化对宇宙圆周循环运动的把握。 
    宇宙有宏观与微观之分,描述大小两个宇宙,《黄帝内经·灵枢·外揣》《管子·宙合》《庄子·天下》与《吕氏春秋·下贤》均用“大之无外,小之无内”这八个字描述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 
    天体与人体相通,天体与万物相通:天与人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关系;天地人是一分为三、合三而一的关系;天地人物是一分为四、合四而一的关系。把人放在天体之中来认识,把人与万物放在天体之中来认识,把人与万物放在太阳法则下来认识,把人与万物放在月亮法则下来认识,这是中华文化、中医文化对天人关系的把握。“天人合一”的认识,就产生在这里。描述“天人合一”,最经典的莫过于下面三个论断。 
    其一,《尚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其二,《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其三,《吕氏春秋·有始》:“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 
    对宇宙的研究,客观地说,中华民族遥遥领先于世界。 
    做人应该讲道理,这是中华文化中的准则。请看以下四个论断。 
    其一,《周礼·夏官》:“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倅,使之修德学道。” 
    其二,《礼记·学记》:“人不学,不知道。” 
    其三,《管子·君臣》:“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 
    其四,《荀子·臣道》:“从道不从君。” 
    以道为终极坐标,最精辟的莫过于老子与孔子的两句话。 
    其一,《道德经·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二,《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人际往来,彬彬有礼。礼从何处来?礼源于道!请看《礼记·礼运》对礼之本的解释:“礼,必本于大一。”一,何以能够论道?请看《韩非子·扬权》一文的解释:“道无双,故曰一。” 
    “摩西十诫”,这是《圣经》中的做人准则。“摩西十诫”,是神制定的。讲道理,这是中华文化中的做人准则。道理,是日月法则,首先是太阳法则。 
    一个“道”字,解答了人生终极坐标问题。 
    宇宙与人生,一个“道”字做出了完整、完美的解答。 
    2.器、技、术 
    西方谈知识,华夏谈器、技、术。以天道为基础即以太阳法则为基础,孕育出了方方面面的器,方方面面的技,方方面面的术。例如音律、算术、医术、化学、围棋,乃至解牛之技。 
    (1)器。中华大地上从一开始就没有神赐的伊甸园,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必须自己动手动脑,必须自己发明创造。古希腊的火,是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出来的,而中华大地上的火是燧人氏钻木取出来的。源头的先贤个个都是器具发明的典范。捕鱼狩猎的网罟,农业耕种的耒耜,陆地上的车,水中的船,威慑外寇的弓矢,都是源头先贤发明创造的。《周易·系辞下》:“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又:“弓矢者,器也。”有先进的武器才有威风凛凛之天下,这是先贤对武器与自身安全的基本认识。发明创造,一是靠经验,二是靠哲理。“道器转化”就是发明创造的哲理。《周易·系辞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器,分自然之器与人工之器。在天下之民推广推行的器,是人工之器。明白道理,转化器具,在天下推广,就是先贤所崇尚的“事业”。道在天地万物中,万物中一花一草就可以启示人的发明创造。一种带刺的草,启发鲁班发明了木工使用的锯,这是传说。枫叶下落旋转,启发西方产生了螺旋桨,这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明文记载。仿照万物即自然之器进行发明创造,西方称之为“仿生学”,《周易·系辞上》称之为“尚象制器”。一物一象,万物万象,万象之中均隐藏有新器具、新技术的产生哲理。应该记住的是,万物生长靠太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