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文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形而上学,批判
    什么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这一问,就问了世界两千多年。古希腊哲学从追问本原开始,寻求这个世界的本体和存在第一原因。形而上学作为希腊哲学的灵魂,对之后哲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这一时期一位形而上学的大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从而对形而上学最初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一、本体学说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亚里士多德之前,柏拉图已经表达了形而上学方法与性质,亚里士多德通过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继承,以其独特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将理念说成是脱离了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独立存在,因而使其失去了作为一个最根本的基础存在所应有的特征,成为一个空洞的抽象名词。在柏拉图那里,形而上学的命题是空灵,实际上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并没有肯定什么。亚里士多德看到了这一点,他指出:形而上学是以本体为研究对象的,“从古到今,大家所常质疑问题的主题,就在‘何谓实是’,亦即‘何为本体’。” 
    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最初的实体学说,并得出个别的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的结论,认为“愈个别的东西实体性愈大”。为探寻真正本体,他进一步提出了四因说“作为对于事物存在的积极的解释。”他详细的探讨了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与目的因的具体含义和在事物存在中所起的作用,并最终将这四因归纳为质料因与形式因两种。 
    那么,质料与形式何者更为本体呢?亚里士多德对两者都给予了否定,他认为形式虽较之质料更为根本,但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本体,真正意义上的本体只有“是其所是”,对此,亚里士多德说到:“于是,清楚地,定义是怎是的公式,而怎是之属于本体,或是唯一的或是主要的与基本的和单纯的属之于本体。”而是其所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本体,就必须与个体事物具有同一性,即在构成个体事物的本质的同时也就是个体事物的本身。 
    应该注意到,亚里士多德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可感事物的本体的研究,而对于第一哲学真正的研究对象“不动的动者”并没有涉及。从这样一种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其实更为偏重于科学研究,而亚里士多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继续说到,作为存在的存在,即存在本身才是形而上学真正的研究对象。 
    二、第一哲学和矛盾律 
    要找寻第一原理和最高原因,首先应确立一个前提。亚里士多德指出这个出发点就是矛盾律。一个逻辑的规律而非实际的经验事物,一个同一的性质,不能于同一时间,在同一方面,属于又不属于同一主体。亚里士多德将这一规律称之为最确实的原理。 
    那么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作为存在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这样答到:“世间倘有一些永恒,不动变而可脱离物质的事物,关于这一类事物的知识显然应属于一门理论学术……一切事物均须具有永恒性,而于此为特重;这一门学术所探求的原因,于我们看来就很像是神的作用。……人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门第一哲学是统究万类的普遍性学术抑或专研实是这一科属;……我们答复说,……世间若有一个不动变本体,则这一门必定优先,而成为第一哲学……这门学术就应是普遍性的,而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包括其怎是以及作为实是而具有的诸性质者,便将属之于这一门学术。”就这样,亚里士多德获得了他的形而上学的最高概念,即神。至此,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体系最终确立下来。 
    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发展过程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亚里士多德自己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后期的思想总是在对前期思想进行不断的扬弃吸收,使其更为完善。他在试图确定“作为存在的存在”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到(事物的)形式是根本实体,再到(纯形式的)神是最高实体的发展轨迹,亚里士多德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探索,最终形成了他思维独特,内容丰富且极具启发性的哲学体系。 
    三、结语 
    亚里士多德在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而上学理论,他的思想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深远影响着后来人的哲学理论。我们不仅要了解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的脉络精髓,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以一种哲学的思维来批判继承先贤们的哲学理念,从而推动哲学思想的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