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异化"之后:儒学法家化概念之补思(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经济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这实际上就等于在说,儒学是一种静止的学说,孔孟荀之后无儒学,颇有点像尼采对基督教的评价(尼采是这样说的,“世上只有过一个真正基督徒,已经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然而,从余英时先生一贯的学术理念中,我们又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对于宋明理学(新儒学),特别是朱熹之学的高度推崇。按照上面最初的逻辑,原始儒学从汉代开始“法家化”,而到了宋明之后,“法家化”了的儒学又经历了一次“佛教化”。如此一来,以后的儒学就更不是真正的儒学了。但余英时似乎又不是这么看的,在他眼里,程朱新儒学倒是值得大力彰显的真正的儒学。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价值判断的领域,也就是说,儒学在其变迁演进过程中,凡是变“坏”了的(更准确地说,是不符合余英时本人之好的)就不是真正的儒学,而变“好”了的(符合余英时本人之好的)则是真正的儒学。我认为这是不怎么客观的。
    我记得余英时曾经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指出过,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一种学说,不仅要看它的原始思想是什么样的,还要看它在历史现实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样的。即使在《反智论》一文中,他在评价道家思想时也曾写道,“讲思想史与写个别思想家的‘学案’不同,必须兼顾到思想的历史发展。”
    在《反智论》一文结尾处,余英时引用朱熹的话抒发了一通旷古感慨:
    两千三百年之间,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
    我却觉得,所谓“儒学法家化”问题,核心并不在于余英时所暗示的儒学在历史上受到刻意歪曲,而在于:儒家思想体系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以致推行儒家那套学说,根本不可能实现儒家的最高理想。我仅举一例来说明这种矛盾:根据儒家理想,作为“天子”的皇帝,首先应当是“上天”所赋予的“道统”的承接人,而“道统”应当是在“圣者”之间薪火相传的。然而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体制中,皇帝之位是世袭的。为什么古往今来就没有一个儒者产生过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天”所授予的“道统”理应是“圣者”得之,凭什么可以由一家世袭(垄断)?
    令余英时痛心的“儒学法家化”问题还揭示了这样一条朴素而又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一种思想学说一旦被“定于一尊”并绝对化之后,就必然会走向它的反面,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所谓“异化”。来自西方的各种“主义”难道不也是如此吗?从这个意义上说,“主义”只能充当现实政治的一种可资参考的精神资源,而不能成为它的“圣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