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王阳明略论和良知学简说(8)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儒家中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阳明弟子钱德洪在将《大学问》收入阳明《文录·续编》时加了一段按语,其中提到:“师(王阳明)常曰:‘吾此意思有能直下承当,只此修为,直造圣域。参之经典,无不吻合,不必求之多闻多识之中也。’”
    “不必求之多闻多识之中”这句话殊属不当。儒家并不轻视和排斥知识,而是强调下学上达,知识通达智慧,智慧通达道德。“格物致知”即属下学之事,《论语》开头就要求“学而时习之”,学,包括各种自然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积累。只要不被局限,知识当然越多越好。某些人确实有知识越多越愚昧的现象,故佛教有所知障之说。但那责任不在知识。
    七、永远的榜样
    请注意,王阳明只是略偏“格物”一词,并非错误,不违儒家原则。王学是从内圣领域发展了孔学和儒学。他的不少言论,堪称至理名言。例如: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孔子强调克己复礼。克己,克除自己的恶习。破心中贼就是克己的形象说法。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并非人心之外有个道心在。佛教说,烦恼即菩提,也是这个道理。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这句话颇有现实意义。自五四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后,现在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打倒孔孟之道,才有真正道德,“去圣才有真孔子”。不亦谬乎,不是太荒唐了吗?
    自由派最为赞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并误会和攻击儒家精神不能独立、思想不能自由。王阳明的良知说足以驳斥这种谬言。王阳明说: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还有比这更加独立自由的人吗?儒家的圣人崇拜是建立在良知崇拜基础上的,所谓“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而良知崇拜,归根结底是真理崇拜。只要是真理,即使是平民百姓所说,也不敢反对;如果是谬论,哪怕是孔子和圣人所说,也不敢苟同。孔子之所以值得崇拜,正是因为他德行义理皆圆满,由经典流传下来的言论,无不符合良知原则。
    王阳明是对东海的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东海大良知学就是秉承阳明良知学而来。良知无所谓大小,只因为对良知的体悟略有不同,故加一大字,以示区别。
    2007年暑假,东海回故乡,当时杭州天气溽暑酷热难当,正好闭门偷闲读儒佛经典。读到《王阳明全集-传习录拾遗》中的一段话,仿佛冷水浇头,不禁凛然自警,赧然自惭。《传习录拾遗》第十三条:
    “先生初登第时,上《边务八事》,世艳称之。晚年有以为问者,先生曰:此吾少时事,有许多抗厉气。此气不除,欲以身任天下,其何能济?”
    自想落网以来,批判政治,痛斥极权,固不乏浩然正气,却也有许多抗厉气和张扬浮躁偏激乖戾之气,自己这些不良习气不消除,欲追求儒家宪政、振兴中华民族,“其何能济”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