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心性儒学与未来世纪(5)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儒学中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如果说人生的物化是人与自己本性和自己创造物的异化,那么,生态环境的恶化则是人与自然的异化,即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使自然从人的亲密伴侣异化为人的对立面,变为一种摧残人的恶的力量。从世界“合理化”的进程来看,生态环境问题固然产生于人类理性的深刻矛盾,但从人类思想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西方的传统思想有直接关联。我们可以说,在西方的两大主流思想中,即在基督教神学和希腊哲学思想中,都可以找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思想因子。先言基督教神学思想。在《旧约圣经·创世纪》中,谈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创世纪》称上帝创造了天地、空气、光、水、青草、蔬菜、树木、日月、星辰、飞鸟、虫鱼、走兽,然后创造了人,上帝要求人“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引自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委员会一九八○年上海版《新旧约圣经》)。从《创世纪》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即人是管理者,自然是被管理者,自然完全受人的支配,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地位。这种将自然完全处在人的支配控制下的思想,无疑为人类攻伐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完全屈从人类的权力意志提供了合理性的依据。近代科学脱胎于中世纪神学对上帝所造的宇宙秩序的探求,而科学将自然视为人类研究、利用和征服的对象,其背后就暗含着一个神圣的宗教依据。在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视野下,任何对自然的控制征服都被视为上帝的要求,即都被视为神圣而合理合法。我们可以说,正是基督教的自然观为近代工业革命和世界“合理化”进程奠定了源自上帝的宗教道德基础,使世俗生活中向自然的开发具有了超越的合法价值。再言希腊哲学思想。如果说基督教的自然观为人类控制征服自然提供了神圣的合法依据,那么,希腊哲学中的自然观则为人类控制征服自然提供了一种最有效的科学分析方法。我们知道,西方的科学方法源自亚里士多德。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自然现象是由其本质构成,因此,要了解自然现象,就必须认识其本质。自然现象的本质是某种区别于他物的特殊事相,潜藏在事物背后,通过感官看不见,只有用抽象分析的方法才能把握。在运用抽象分析法时,必须抽掉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的联系,隔断此一现象与彼一现象的关联,完全从事物内部孤立的因果联系中来认识事物。这样,就忽略了事物存在的一系列必要条件,不能从整体的关联性与统一性中来认识事物。这种思维模式把自然现象化约为一种单一孤立的事素,对这种单一孤立的事素分析研究可以独立于其它事物进行。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图像即是自然现象彼此分离不相关联的图象,依据这一世界图像来运用技术,必然会认为对此一自然事物的开发利用必不会影响他一自然事物。这就是今天人类肆无忌惮地攻伐自然遭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无后顾之忧的最深刻的思想根源。在近代,笛卡尔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创立了更加纯粹抽象的科学方法,把自然从古代人类的亲密伴侣降为仅仅供人进行科学研究的客观对象。从此,自然便丧失了朦胧虚玄的神秘性、空灵高雅的艺术性、活泼刚健的生机性以及同人类朝夕相处的温情脉脉的亲和性,而沦为一呆板的、机械的、无灵的、苍白的纯粹物质性的死物。在消除自然的神秘性、艺术性、生机性和亲和性后,人类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攻伐自然了。故前人有言工业革命自笛卡尔的方法论开始,在这里我们要再补充一句,近代以来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笛卡尔的方法论开始。从以上对基督教自然观和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分析中可见,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很深的西方思想根源,故今日要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西方把自然看作纯粹研究分析对象与征服控制对象的自然观,而树立一种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要做到这一点,儒家心性之学无疑又是一非常丰富的思想资源。总括其要,心性儒学的自然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是心性儒学最深邃的思想,源自儒家共许的根本经典《大易》。《易·乾卦·文言》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孟子发挥了《易经》的思想,谓人若能尽心知性即能知天,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天人合一境界(《孟子·尽心上》)。宋明儒是心性儒学的代表,发挥天人合一的思想最为精详。伊川曰:“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又曰:“圣人之心合内外,体万物。”明道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又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论述天人合一思想最著名的,当属心学家王阳明。阳明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大人者之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明明德者,立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心性儒学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根本精神在于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体性、感通性和同德性,不把自然看作异在于人之外供人研究、控制、征服的对象。天地生人亦生物,虽人得天地气化之秀者而最灵,但人与物共得天地之本体——仁,仁的根本特征是感通,是不麻木,是相依互摄同体共荣。人具此仁体,故人能感而遂通天下与万物相亲相爱不对立,不隔阂。天人合一的理据是:天得仁体以生物,人得仁体以通物;生物是生化之仁,通物是感通之仁。天人共此一本体(仁体),故天人能感通而合一。心性儒学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同西方把天人打成两截从而征服、控制自然的思想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用天人合一的思想来指导对自然的研究开发,能够矫正西方天人分隔自然观与自然为敌的弊端,使人类在研究开发自然利用厚生的同时保持人与自然的同体性与亲和性:同体,就会产生仁心悲心,不忍对自然肆意攻伐以满足人类一己之私欲;亲和,就会产生爱心慈心,积极保护自然免遭人类和他物的伤害摧残。因此,要真正从根本上消除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必须用东方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来取代西方勘天役物的思想,使人类在“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仁心指导下研究开发自然,从而使人类既利用自然养生乐生又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最终使人和自然处在一种仁体浸润涵濡的共存共荣的良性关系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