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客观的本原 在全宇宙之中,在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生命的,是生命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是生命将宇宙组合并造就宇宙,是生命制辐了太阳与太阴(或说太空)以及物质和意识等不同形式,也是生命使我们领受一切并带领我们走向未来,生命是最原始的也是最高级的出现形式,客观中的一切变化都是生命的变化,客观中的一切存在都是生命的产物和创造,没有生命便没有一切。生命就是客观,就是整体,就是不同层次,不同形式间的相互扶持与和做。细(系)胞则是客观和整体的具体显现,是生命的至高层次和完整概念——生态的代名词,也是我们对自身以外更大层次和形势上生命组织形态的一种认识和领会。 不管是天地、还是宇宙,不管是太阳、还是太空,不管是物质、还是意识,它们都是客观整体生态所包含和创造的内容,也是客观整体生命形态的必需和必备,我们决不可以把这些内容与生命和生态相分割,也不可以用非生态的思想来看待和理解它们。客观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它是由不同层次和形式内容的组合而成,是一个平衡,完整,和谐,相承的一体,这个一体就是使我们以及所有星球和星系都能够生存和运动的客观生态环境体,我们都应该认识、理解和领会的客观本原。 我们可以毫不怀疑地说整个宇宙自然其实就是一种生命过程,是更大层次上生命整体内部的一种活性表现,这也是使宇宙之所以能够生成、存在和保持的根本原因,即生命和生态的作用与产物。 对客观世界整体性和生态本原的认识和阐述是太极所要表达的两个根本性内容,也是中国哲学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对于中国哲学的这一基本观点和立场,在后来的儒家学说中根据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被形象地称之为“天命观”。“天”即客观整体,“命”即一种生命和生态形式,观即观点、观念、世界观,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本质和原理认识上的一种基本看法。“天命观”用现代人的说法也就是整体生态思想观,这是儒家的世界观,也是儒家在太极思想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本质和原理的一种最形象化的称谓。 “制天命而用之”即制造出更新、更美的客观环境和生态形势来为人类和生命服务,这是儒家思想、也是中国哲学和太极思想所包含和创立的内容之一。 第二篇 〈世界中心说与人类高度文明〉: 二十 对“元”和“中”的认识与发现 阴阳并存现象(即对称性地出现)的发现和认识及其伸引,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初浅认识,这种认识只是易理中一个较低层次的认识阶段,属二维观的思维方式,这种二维观的思维方式,还不能使我们对周围的许多问题和事物做出较为明确的解答和判断,但它却是让我们进入更高层次思想领域和境界的阶梯,是让我们打开客观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没有它我们就不能进入三维观或更高层次的思想境界。 现在让我们通过阴阳来结识一位新的朋友,看一下阴阳之外的另一种存在形势。 在对称的阴阳之外,还会有别的形势及其存在吗? 我的回答是太有了,而且是更为重要,更为必须的。 它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电的正极与负极或说阴极与阳极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势,然而当它们通过灯丝平和地作用在一起时,便出现了光明,这个光明就是阴阳之外的另一种存在形势。 男女是对称的阴阳,当他们平等和谐地相处在一起时,特别是在他们纯洁高尚,倾心和美的爱恋中,会产生一种无限愉悦和美好的幸福情感,这种愉悦和美好的幸福情感就是不同于阴或阳在单独、自我状态时的另一种感受。 黑夜与白昼是对称的一阴一阳,是两种不同的出现形势,然而在黑白之间、昼夜之外,谁都不会忘记还有那绚丽辉煌的彩霞黄昏时,这种祥和美好的时光,是不同于黑白而向我们展示的另一种存在形势。 天地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势、两个混沌、然而在这天地之间、混沌之外,谁都知道还有一个无限秀美,充满生机的人间世界。 正数与负数是对称的阴阳,然而在这正负之间、有无之外,还有一个零的存在。 红色与兰色是对称的一个火,一个水,然而在水火之中,红兰之外还有一个温和吉祥的黄色。 …… 从上面的存在事实当中,我们似乎已经看见和认出了阴阳之外的另一种存在形势,他是什么呢? 他是光明、他是情谊、他是彩霞、他是世界、他是零、他是…… 对于这样一种别于阴阳的存在形势,我们应该怎样称呼它呢? 我想应该称呼它们为元。元是相对阴阳而言的。 元是鲜明存在、不可否认的。 元是鲜明存在、不可否认的,那么什么是元,元是怎样形成的呢? 零就是一种元的存在形势,我们不妨从零的身上来窥探一下元。 什么是零呢?谁都知道零是同等值的正与负之和。不同等值的正与负之和不能得零,差别越大距离零就越远。同等值的正与负是对称的阴阳关系,因此也可以说零是阴阳平和后的产物和效应结果,是对称双方在平等和谐之中的共同显现,单纯的正或单纯的负是决不会得零的。 从前面提到的几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论是灯丝上发出的光明,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不论是绚丽的彩霞,还是秀美的世界,每一种元的出现都是在阴阳之间的祥和部位,都是对称双方平等和谐,相依并存的结果,因此可以说元是阴阳平和后的产物和效应结果。这种效应结果是阴阳在其整体形态下向共同理想和目标的进入与和做。 元是比阴阳更为高级、更为完美的出现,因为元不但包含有阴阳两种因素,而且还包含有它们之间的效应和效应成果,是阴阳在其客观和整体形态中的共同显现与升华。 元也可以认为就是中,然而这个中可不是现代人头脑意识中的中,而是中华的中,中庸的中,整体中的中,相互和谐与一致中的中,它是一种结构形势。古人云“不偏不倚乃为中”,孔子曰“未发之谓中”。“不偏不倚”与“未发”,也就是不走向单一片面,而保持一种整体形态和观念的意思,保持一种平和向上的发展势态,元和“中”就是包括阴阳在内的一种整体形态及其向美好方面的应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