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太极思维的生态与整体伦理(9)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学术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我们说细胞是一个完整的天体和生态整体,不仅因为在细胞中包含有宇宙和天地等这样的形势和内容,而且在任一层次和任一个细胞中还都有可能产生和包含有生命、世界、自然、气象、光合、高等生命所具有的感情和爱、乃至对各种生命规律的演示、生命和生态不断优化发展和组合的方式与方向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因此我们说细胞是一个完整的天体和生态整体,细胞最大。而所谓宇宙则全无这些内容,它只不过是对不同层次生命积体内部物质结构式的发现,是往生命深层次里微观景象的张仰,是无知、无望、茫然、瞟渺的所见。 
    任一层次和世面上的生命,只有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上,才最有意义,最能发挥作用,离开了自己的世界,离开了生命和生活的园地,离开了培养和造就他们的细胞生态,那就等于对生命的放弃,对真里和现实的出逃,那他们的生命也就不可能再有新的升华,这是生命的一种坠落和偏移现象,也是没有认识和掌握到客观真理而产生的可悲下场。 
    人类能否认清宇宙的边缘,并从宇宙和物质中钻出,这是关系到我们人类能否重归客观,向生命领域升华,并得到生命和生态的永恒与辉煌的关键。 
    欢迎人类从迷茫的宇宙中钻出,从战胜宇宙的奇迹中归来。 
    十八  天地的形成? 
    天地——我们生活的基础和基地,我们世界的两则与实空,它是怎样形成的呢,是谁开辟了天地呢? 
    在中国有个神话说是盘古开辟了天地,真的是盘古吗?当我看完了那篇神话后,我坚信了是盘古,确实是盘古开辟了天地。 
    那么盘古是谁呢?请看书上是这样写的: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你看出来了吗,盘古是谁呢? 
    很显然盘古是个整体生命形像,而所谓鸡子(即鸡蛋)也正是细胞的结构形势。 
    文中的意思如果译成现代话就是:天与地这两种混沌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巨大的鸡蛋(细胞形状,是一种有生命活性的存在),“盘古生其中”意即在这个巨大的细胞形体中蕴含着一种生命之灵或说生命效应,我们不妨叫它做盘古、盘古意即盘踞恒古,具有至始至终和客观本原的意思,由于盘古的力量或说客观本原、生命效应的作用,在漫长的岁月中(万八千岁),天地才得以出现和形成。“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意思就是说在这个细胞形体中具有一种清升浊降的作用和功能,即清的、轻的、负的部分上升归天,浊的、沉的、重的部分 下降归地,或说所谓天不过就是蛋清部分、所谓地不过就是沉浊的蛋核部分,这是不可分割的一阴一阳。盘古在这个整体中,每日都在变化、孕育、生动,或说生命的活力在这其中,每日都在显示变化。天是它的神运(或说是意识方面的表现形势),地是它的圣体(或说是物质方面的显示),神圣的整体、无上的生命就是盘古的形像和天地得以开辟和存在的原因。盘古也可以看做是全宇宙整体生命形态的化身,而且这个整体生命还在不断地生长和变大(或说澎涨)。 
    这就是古人对天地开辟的认识。对于古人的认识我们没有必要去生说硬教,信不信由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生命开辟了天地。 
    现代人类对于生命在稳定和开辟天地的作用上还没有认识,还没有领会,因为我们还没有进入客观真理,没有进入对生命和生态的发现,这就使得我们很难对一些客观事实得以清楚和明了,但起码我们也应该看到以下几点生命在地球天地的形成上所起到的作用和事实: 
    一、全宇宙整体生命形态对地球的关怀和孕育。客观是一个生命的形势,全宇宙是一个硕大的生命和生态整体,我们地球不过是这个生命和生态整体或说细胞中的一个小小质点,地球细胞的出现与产生,很显然是与全宇宙这个巨大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整体分不开的,没有客观中的生命效应和生命现象,没有全宇宙这个生命整体对地球的影响和蕴含,地球细胞及其天地是决不会出现和形成的。 
    二、地球的细胞现象及其对天地的制辐。地球的细胞现象对天地的形成具有一种制辐作用,即对正性领域及其存在形势的聚拢现象与对负性领域及其存在形势的扩散现象,它使天地在细胞内的相应位置上相形而成,同时细胞生态内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清升浊降作用、即以世界为基准的,清的、轻的、氢的部分上升、归天,浊的、沉的、重的部分下降、归地,这是细胞生态内的一种特有功效,它可以使一些对天地的破坏和混沌现象如爆炸、烟雾、尘埃、火山喷发等得到及时地消除和解决,即将其清升浊降,分解和分离掉,各自归位,保持了天地的自然形貌和原有大概,使天地相形,如果没有细胞生态的这些功能和作用,那天地也是不会形成的,当然细胞生态的功能和作用并不只是这一点,而是表现在一切方面,所谓清升浊降使天地分明不过是细胞生态内的一种自然和必然现象。 
    三、天地本身的生命性质。天地在细胞内其本身也是以生命的形式出现的,我们管这种生命形式叫旷物生命。旷物生命的存在使可能造成弥漫和混沌现象的松散结构和弥沙形势得到溶解,消化和有机组合,而使其以整体结构和组织结缔的形势出现,如岩石、矿藏、地壳等,这些形势的存在很显然是对混沌和弥漫天地现象的一种抵制和反抗。 
    四、生物生命和生物层对天地旷物的把握与扶殖。世界上的生物生命和生物层对天地和旷物生命的形成起着绝对的作用,如果没有生物生命和生物层及其在天地间的把握与围护、作用与效应,天地间必将进行直接地、无休止地互相渗透和侵袭现象,造成旷物生命的风化、水蚀、糜漫和涣散、直至沙漠的形成、潰野的出现、大气层也会随之消失和改变、水份也会不断地向外消散等,一句话失去了生物生命和生物层,天地旷物也就失去了向清欣、美好方面的发展,而走向生命的衰变和溃败。由于生物生命的消失,天地间混合效应的发生,细胞的平和与稳定将被打破,天地内部也会同步地引起涌动和冲突,造成火山、地震、狂风、海啸、暴雨、雷电等,这就好比把电的正负两极直接短路一样,势必会造成旷物生命的大量耗损和剧烈惨变,形成各种自然灾象,直至生态能量和效应的耗尽,而使天地从原来高层次的活性和生机状态转而进入低层次的溃疡和休眠状态乃至朦胧之中。可以说世界、生物层(包括海洋里的生物)被破坏和丧失多少,就会出现多少自然灾害,就引起天地旷物的多少忧伤和烦燥及其相应的天地变态。 
    生物与旷物是对称并存的关系,单纯的旷物生命是一种不完整的生命,或说只能算是半个生命,蒙笼中的生命,它就好比一个“卵子”,必须要有生物生命这样的“精子”来配合与扶殖,才能不断地得以完善和提高,才能进入另一种生命和活性状态,生造出更新、更美、更优良的天地来。如果没有生物生命的配合与扶殖,及其对旷物生命的新陈代谢作用,单纯的旷物生命必然走向生命的破产与潰败。 
    地球上的沙漠是一种没有生物层的现象,天地间进行了直接的渗透、侵袭和风化,形成了一片混沌和松散的形势,如果不是地球整体生态和细胞现象对它的影响和把握,它必将是暴土飞沙、昏天暗地。象沙漠这样混沌和糜散的形势,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天生就有的吗,是没有进入生命之前的混沌初起吗,显然不是。闻名世界的撒哈拉大沙漠不是已经被证明曾是一个繁茂的绿洲吗,在那里还发现了大量的壁画。那么沙漠——混沌现象的出现是怎样形成的呢,很显然是由于绿洲和生物的消失,是由于生命现象的消亡,如果始终有生物生命对它的把握与扶殖,它是决不会发展到象今天这个样子的。可见生物生命和生物层对稳定天地,对优化旷物生命组合起着一种多么直接、多么重要的作用。 
    生物与旷物根脉相连、息息相通,相互之间已构成了一种对生命活力的促进与促成及其生命的连带关系,生物生命的功能和作用与旷物生命的功能和作用互补、互用、互生。人类的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整改山河、爱抚自然和动物等等也都是对天地的一种扶殖和安定,是对混沌、糜烂现象的修复和医治,或干脆说就是一种开天辟地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没有生命就没有天地。 
    没有生命就没有天地,这是不容置疑的,这么说不只是因为没有了人类和其它生命就没有必要和没有谁能分清和认识天地的问题,也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没有了你,没有了我,没有了我们对天地的认识和承认,天地不是照样存在吗的论调。而是我们应该看到没有了客观和全宇宙这个生态整体,没有了所有生命和生命现象,没有了细胞和细胞结构,天地根本就不能生成和出现,也根本没有形成天地的条件与可能,因此可以说是生命开辟和造就了天地。 
    可能有的人会想在没有形成生命和世界以前,天地一定是一片混沌了,或是象什么宇宙爆炸学说中爆炸前的那样一种存在形势等,这其实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癔造,没有生命,没有细胞决不会产生一切。所谓天地、宇宙一片黑暗和混沌,或是处于极端之外无可想像或等待爆炸的那样一种存在形势是决不会发生的,那是一种比现实情形更为苛刻,更为难以形成的现象和局面。这种印象和意识的产生完全是人们主观上的产物,是一些人在脱离了现实和真里后所进入的一种对极端和虚无境界的追求。 
    “天地始者今日也”这是中国儒家学派的一句话,意思就是说客观事物每天都是在变化、孕育、生动的,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和因素的产生,因此也可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和开端。我们只有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住现在,把眼前的一切做好,才能使我们和整个地球生态都不断地得以完善和提高。 
    地球细胞与其它所有的行星细胞一样,在客观中既有它们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所谓共性,就是说所有的星球细胞都是客观整体生命的产物和创造,都是生命和生态效应的结果和所属,没有整体、没有生命与生态决不会有一切。而特性则是指由于各个星球细胞在客观中所处的位置、被孕育的环境和条件等自身境遇性因素的不同,以及细胞内部生命们的所为和动向、观念和理想、对客观世界的领悟程度和发展趋向等因素的不同而相应造成的不同特色,我们称之为特性。共性属客观性因素和功能,特性属自主性因素和功能,客观性因素和功能即共性是客观本质和本原的具体表现,而特性即自主性因素和功能及其可能会把细胞生态带进的不同境界则是与细胞内生命份子们尤其是人类的思想行为和世界观分不开的,不同的理想和世界观将把人们和细胞生态引向不同的归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