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什么是宇宙? — 2 宇宙的深层次的生态和细胞属性或说与物质观的区别,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简单地得以明鉴。 一、从宇宙的运动现象或说活力上: 我们知道物质具有沉默、静止、毫无动机的特点,单纯的物质是没有活力,也是构不成运动现象的,而事实上整个宇宙乃至所有的星球(和粒子)都是在运动着的,它为什么会运动呢,物质观无从解答,其实它很简单,产生星球(和粒子)运动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是一个生命的所属,运动是生命内部的必然现象,也是一个生命活力和效应的显示,没有生命决不会有运动,也不会产生物质,只有细胞,只有生命才能构成这一切。 二、从宇宙间星球和分子的运动形势上: 假设如果真的由于某种爆炸现象和意外之力造成和造就了物质与物质运动现象,那这种物质属性的运动,在没有生命和组织的空间里,也只能是一种沉沦的、堕性的运动,或是毫无节制和节律的乱冲乱撞行为乃至朝着一个方向的永往直前,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宇宙间的所有星球和分子都是在它们自己的位置上,按部就班地、有条理 、有节制和节律地运动转行乃至周期性的出现,可见整个宇宙决不是什么物质运动,而是受到了某种整体形态的影响和调动而产生的一种组织运动,这种整体形态下的组织运动,也就是细胞内的运动或说只有细胞和生命才能调动和组织起来的运动。 三、从宇宙间出现的有机连带星像和有系统的组织形态上: 单纯的物质状态即不发生任何生命效应的状态,是不会产生有机链带现象和有系统的组织结构的,它们的出现往往是散漫和茫目的形势,而事实上我们的宇宙间却是充满了各种有机连带关系和有系统的组织结构的,如星与星之间构成的星聚、星协、星团、星带(星河)以及行星、卫星、太阳系、银河系和其它众多的什么河内与河外星系的等等,这一切其实也就是只有在细胞和生命内才能发现和具有的有机链带现象和一些基本组织结构,如果没有生命还有谁能创造出这些特殊的工程奇迹呢。 我们说宇宙是一个整体生命的内部或说是一个生态的所属,其根本也就在于指明它的非物质性现象和本质,而所谓“细胞”不过是我们对客观中具有整体形态和组织结构以及活力的宇宙天体的一种借用的称呼,当然这种称呼也可能是正好说中和揭示出了它的本质和真谛。 现代天文学界普遍认同宇宙爆炸学说即宇宙是由爆炸产生的,宇宙间存在的各种现象和物质(包括所有星球和太阳)都是爆炸后的产物和结果,至于是什么东西爆炸、因何爆炸,那谁也说不清楚,产生这种爆炸产生宇宙的根据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只是猜测,或说假想。 与爆炸产生宇宙的学说相比,本文阐述的观点(即生命和生态所属论)则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事实和依据的基础之上的,或说是对客观的一种较为真实的写照,在这种写照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客观的本原和属性——生命与生态,或说整体。 八 对“太阳系胞”的认识和发现 如果有人问:比地球更大一层次的完整天体是什么?有的人可能会马上回答说:是太阳系。然而我却要说:错了,不是太阳系,而是太阳系(细)胞。 所谓太阳系不过是由几个行星和一些垃圾等构成的一个松散体系,它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天体,而只能说是一种枯燥、索味的物质结构式,太阳系内的几大行星,无论你怎样筹划,也只能说都是我们这一层次的存在。而太阳系(細)胞则不同,太阳系(細)胞是指我们对地球以外、也是九大行星以外更大层次上一个完整天体积体和生态环境体的认识,是我们站在诸如“质子”或“中子”上对原子或分子细胞的发现和窥见。当然所谓“系胞”,也就是说除了系的内容(即各种星与星的体系)之外还包含有胞的内容,即包裹和蕴含着这些星与系的一个形体空间,以及由它们所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形态。 在客观中可能有这更大一层次上完整天体即太阳系(細)胞的存在吗? 应该有的。因为宇宙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和形势构成的生命和生态整体或说积体,在这个硕大的整体或说积体中,我们的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的粒子级细胞,在地球粒子之外还存在着某种更大层次上的完整天体,这就好比在质子或中子之外还存在着原子或分子体一样,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和必然的现象。当然这上一层次的存在现象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隐匿的,或说处于一种虚视和负视效应状态,但这都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存在,相对之间已超越了时空,请想一想如果我们站在诸如质子或中子这样微小而深沉的粒子层次中,你能看见超你之外的原子体魄,分子体魄或细胞体魄吗,你能看见在这些不同层次的生态积体中或其体制层面上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和效应变化吗,很显然不能,你只能看见和你同一层次的那些无限散漫而茫目的粒子,而对于更大层次上的存在体制和体魄及其相应不同的质量形势,你则是根本无缘能见的,因为它们对于你来说是一种相对的超时空。 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就永远也无法窥探和发现它的存在了呢?这也未必,如果我们把一张太阳系星云图摆放在面前,用细胞和整体观念去看待和认识它,也许我们就会一眼发现——所谓小行星带这种特殊的出现形势,多么象是更大层次上所属的一种体制形态,如果我们把小行星带看做是“太阳系(細)胞”内細胞核表面的部位和显示,那一切似呼也就迎刃而解了,或说“太阳系(細)胞”的大概模式也就出来了。 把小行星带看做是上一层次细胞核表面的部位和显示,也就是地壳或说世界的部位和显示,而在这世界的两侧也就是他们那个体制层次中的天空和地下。 我们之所以认定小行星带可能是“太阳系(細)胞”内細胞核表面的部位和显示,是因为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小行星带出现的形势与九大行星迥然不同,它恰是一种地壳或说細胞核表面的出现形态即周天形,而小行星带出现的位置又恰是細胞核表面在細胞中所应出现和占据的位置,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必然的所现。 当然小行星带在有些人眼里和想像之中可能还够不上细胞核表面的形像,更不用说什么世界了。但不要忘了,我们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存在,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生态组体,相互之间结构形式上的不同那是正常的、必然的。当然我们或许也可以这样认为,即所谓小行星带以及九大行星等都不过是我们这一层次的存在,是属同一质量范围内的所现,但小行星带所处的位置,可能正是“太阳系(細)胞”的地壳效应范围内,所以它就相应地形成了一个周天的形势,或可能算是他们地壳下的一些质量较重的特殊形态物质或是骨架,而在他们那个世界和层面上真正存在的东西和现象以及一些效应变化等,我们则是根本无缘能见的,因为即是层次上的差别,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存在已经完全超过了我们的视力所能认定的范围,超过了我们这一层次所能表现和接受的全部思想内容,他们所显示的质量程度恐怕比我们的空气和空间还要“空”,所以我们是根本无缘能见的,但小行星带出现的形势和位置决非偶然地为我们提供了“太阳系(細)胞”内細胞核表面这样一种可能,形像和证据。 另外,从小行星带两侧所谓内行星与外行星的不同与区别上,我们似乎还可以看出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即证明小行星带的临界性及其两侧确属两个不同的存在区域,我们知道内行星即小行星带内侧的行星,都属质性行星或说密度形的存在,它们都很重,都有岩石样的外表 ;而外行星即小行星带外侧的行星则正相反,它们都很轻,不属岩石样,科学上也曾做过描述说:“如果把它们(指外行星)放在海水里,它们可能都不会沉没,而是浮在水面上”,可见这内行星与外行星确是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呢,很显然,也很可能它们正是分别处于两个有差别的,或说不同的形势领域内,因而才相应地造成了它们的现状和现态。那么这是两个什么样不同的形势和领域呢,大概也就是天与地这两种环境内,或说是細胞核内与細胞核外的不同与区别吧。如果我们用微观的术语把系(細)胞核比做一个原子核的话,那内行星也就相当于质子或中子类,而外行星也就相当于电子类,这是在两个不同区间领域内的分别产物,而“太阳系(細)胞”也就相当于包裹和蕴含着这些粒子以及原子核的客观母体,即一个分子体、一个使它们能够保持相对平恒与稳定存在的客观环境体。没有这个客观环境体即“太阳系(細)胞”,也可能就不会有这一切,打破了这个客观环境体,即“太阳系(細)胞”也就打破了这一切,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上来说“太阳系(細)胞”天体的存在,是行星和粒子体系即太阳系存在的一个客观和必要条件。单纯把眼睛盯在行星和粒子上,而忘记了它们周围的客观环境,那也许是一种偏见。 另外我们从所谓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和第四宇宙速度及其对不同层次宇宙天体的摆脱和超出上,还可以看出“太阳系(細)胞”这一完整天体现象的存在。我们知道第一宇宙速度,是离开地面环绕地球的速度,但是它还不能摆脱和超出地球,第二宇宙速度则是可以完全摆脱和超出地球势力范围的速度,如果在地球之外没有“太阳系(細)胞”这一层次天体的存在,那这第二宇宙速度就应直接飞向银河的深处,可是事实上却不行,它还脱离不了所谓的太阳系,更谈不上进入银河宇宙。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地球之外还有“太阳系(細)胞”这一层次天体的存在及其对我们的把握和限控,若想脱离和超出它,还必须要进入相应的第三宇宙速度或第四宇宙速度,可见“太阳系(細)胞”天体的真实存在。 “太阳系(細)胞”在客观中即是行星细胞的系列集合体,同时又具有它本身的生命和细胞属性,是更大层次上的一种生命组织形态。相对来说行星细胞是属于这个更大层次客观积体中深层次里存在的系列产物或是其偏旁性的所属,而在它之外的“太阳系(細)胞”世界及其所属层面,才是“太阳系(細)胞”内的主体。在“太阳系(細)胞”这个更大一层次的天体组体和积体中,所谓的太阳系即行星系列及其运行轨迹的平面可能也就是正处于它,即“太阳系(細)胞”的所谓“赤道”部位的剖面上及其狭隘、有限的范围内,这可以从其它众多的卫星和光环的出现形势上得到启迪和联想。而在这太阳系之外和之上并包含和孕育太阳系的“太阳系(細)胞”应该说是一个饱满的、充满了内含的生态机体和积体。 “太阳系(細)胞”是包含和孕育太阳系即行星系列的客观母体,没有“太阳系(細)胞”的存在,也可能就不会有太阳系。能够使行星细胞得以生成、存在、保持和运行的客观环境体,也属于是一种生命和生态现象,当然这是另一种形势和层次上的生命和生态现象。 “太阳系(細)胞”是上一层次的存在现象,或说是针对其世界上的生命而言的,而对于我们来说它则是处于一种隐匿的,超编的状态,是我们的视力所无法接受的,这样,它在我们面前,也就相应地应变为“太阳系胞”这样的概念和形势了。太阳系胞即太阳系与其周围一个非常广阔范围内形体空间的合称,它是对“太阳系(細)胞”的所属范围及其下层次存在现象的笼统归纳和概括,或说是太阳系与孕含它的“太阳系(細)胞”及其相应在我们面前的显示,离开了“太阳系(細)胞”,离开了生命和生态现象,单纯看待太阳系这样的物质结构式那也许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太阳系胞”这样的具有生态属性的客观环境体,我们即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细胞,即一个更大层次上的、具有个性的生命和生态积体,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系胞,即一个包含有众多行星系列及其周围和以外一个非常广泛形空在内的客观生态环境体。这是我们站在不同的层次和立场上对同一个也是更大一层次上的生命组织形体或说天体的一种启迪和启发式认识,但不管是“细胞”,还是“系胞”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胞”字,即一个具有规矩的、包含了“星”与“空”在内的一个全新的客观和宇宙天体概念。) “太阳系(細)胞”世界上的一天,正好等于我们地球的一年,因为“太阳系(細)胞”自转一周正好带动我们地球围绕其核心(太阳)运行一圈,它们自转一周是一天,而我们绕行一圈就是一年,这是同步完成的。 我国道教仙话中就曾传说,上界的一天等于我们的一年,可能指的就是那个地方或那种存在形势吧。象什么“玉皇大帝”、“凌霄宝殿”之类可能就是指在上一层次世界上的存在现象或是想象吧。还有什么“九天玄女”之类也很显然是指在九层天上或说是在最高一层次世界上出现或存在的人物吧。当然这都是道教仙话中留传的一些看法或属其对外层次纵深方面存在的发现和认识吧。这种往大里和上层次扩展的认识和追求与现代科学的物质观即往小里、下层次的分解钻研式认识观念可谓正相反,无疑这也是人类在对客观世界认识中的一个方向和内容,这种认识和存在形势丝毫不比现代科学逊色。当然人们最终将会认识到无论是道教还是物质教,他们都是对生命和世界的远离,都是对客观和整体的偏知,而所谓上界的一天正好等于我们一年的说法也是不确切的,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一句留传的中国古语却是可能的。 (道教不同于道家,道教是道家的偏支,也是对道家思想的极端进入和脱出,它往往是一些具有偏袒意识倾向的人对道家思想的偏见所至,乃至对仙、神思想的崇拜和对现实的脱出。而道家则是对更高层次上生命规律和共性及至生态思想和天道伦理的进入,属对现实中更高层次思想境界的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