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思想 >

《周易》的教育起源思想初探(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华文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商代甲骨文內容基本都是卜辭。由此可見“書契”之作本來主要是紀錄占卜結果,後來逐漸演化成紀錄各種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工具 。“數學”應該起源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占筮過程的複雜數學推演、河圖洛書學說的提出,都對數學的發展起到刺激作用。《國語》云:“國之大事,曰祀曰戎”。射和禦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軍事戰爭有關,與“神道”沒有直接的聯繫。但有關射和禦的“禮”和規範也包含有許多宗教性的內容。
    (2)民風的上行。在神道的下移的同時,“觀民設教”的民風上行活動也是形成古代禮樂制度和六藝教育的重要原因。《周易序卦傳》云:“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這說明,是由自然界到普通男女、夫婦、父子、家庭、國家是禮儀制度的重要來源。
    根據《禮記表記》記載,孔子云:“天子親耕,粢(zhi)盛秬鬯(chang)以事上帝,故諸侯勤以輔事於天子。”[7]天子學習民間的農耕傳統,親自耕種籍田,用祭器盛著籍田穀物作的米飯,用鬱金香草汁和黑黍米釀制的香酒,來尊事上帝,各路諸侯也會效法天子的精神勤勉的輔助天子。天子農耕,是觀察民間的農耕習俗而形成禮節,意在爲民表率;以穀酒祭上帝,可以得到諸侯的效仿,理順君臣關係。《禮記表記》的一段記載集中反映了民風上行和神道下移這兩種力量對古代禮制的影響。
    古代民間詩歌都是唱可舞,各國管理層所重視的“采風”,是對民間詩書、音樂的收集整理,這些民間文化對“樂”和“書”教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民間的土地測量、交通運輸、田獵等活動對“射、禦、數”的形成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通過《周易》記載的“聖人以神道設教”與“先王觀民設教”兩種活動的下移上行、交流互補,形成了理性與神性相行不悖、禮儀制度與仁愛精神互爲表裏的中華禮樂文明和的教育思想體系。
    三、結語
    教育是與人類歷史同步發展的。除了蔔筮、神道和禮教之外,農耕、漁獵等也是遠古教育的重點。《易傳》對於這些教育活動也有所記載,《易經·系辭下傳·第二章》有“十二蓋取”之說,指出神農、黃帝、堯、舜等等聖人參考《易》理以教化民衆,教化的主要內容包括“蔔筮、漁獵、農業、商業貿易、服飾等級、造船、駕禦牛馬、防偷防盜、農具製作、兵器與軍事、建築、喪葬、文字創作傳播”等等。《系辭》的作者比較詳細的紀錄了上古人類的基本教育活動,但爲了強調《周易》的重要性,認爲這些活動都是由學《易》而産生的,就過於牽強了。在民衆廣泛的社會實踐基礎上,由智慧之人進行總結和理論概括,然後開展教化民衆的活動,這是教育活動産生的真正原因。
    《周易》是一部在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書籍,記載著不同時代的教育思想。它既保留了上古教育起源的一些資料,也含有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教育思想的原初形態。目前,教育史學界對《周易》教育思想的挖掘還不是很充分,系統研究《周易》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的理論價值,《周易》中所紀錄的原初教育理念,對現代教育也有一定的啓示。
    作者:孙劲松
    [1] 《尚書譯注》95頁,顧寶田 等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5年出版
    [2] 轉引自李國鈞主編《中國教育大系(修訂版) 歷代教育制度考(一)》第20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3] 《尚書譯注》88頁,顧寶田 等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5年出版
    [4] 轉引自《周易譯注(修訂本)》174頁,黃壽祺 等 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
    [5] 《史記》170頁 司馬遷 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4年第二版
    [6] 《禮記譯解》 813頁,王文錦 譯,中華書局2001年 第一版。
    [7] 《禮記譯解》 810頁,王文錦 譯,中華書局2001年 第一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