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尽管与自身存在的真正居所—--自然定然发牛种种联系,但并非像草木禽兽那样同自然浑然成为一体。相反,倒是人心的敏悟使得我们能够把自身与天地万物的连续性与同源性视为宇宙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加以理解。通过修身,我们学着成为自然秩序管理者。我们转化自身为自然的守护者,从而监护着大地的神圣本性。“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这句名言就表明人与自然之间不仅有和谐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着一种伙伴关系。也许,认为天道存乎人性之中这种观念并不是牵强附会吧。 天道与人心 《中庸》开章明义,把学习或教育定义为“修道”(原文为“修道之为教”),接着又把“道”解释为“率性”(原文为“率性之为道”)。这样,“人性”就是“道”的基础,而“道”又为教育提供了基础。这也许就是孔子为什么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的原因吧。在儒家孟子一派中,人性、道与教育结合得非常紧密,而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就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天性之中了。 的确,按照这种观点来看,我们发展的道德取向与自身的天性可说毫无扦格。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既然只需遵循本能,我们自然而然会向好的、善的方面发展,因而教育就没有意义了;这是种幼稚的想法。我们即使不能完全像苟子一样认为后天的社会化对“仁” 教而言必不可少,那么乘承天道、人性而来的教育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能把教育建立在本能冲动的基础上。尽管对食色的需要是人性的一部分,但只有侧隐之心(同情感应的根源)才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对食与性的需求是动物的正常本能;这种需求构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但它们本身并不与他人产生联系或生成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小体” (small body),与之相反,侧隐之心使自我与他人产生联系、生成价值观念并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供应,我们可以称之为“大体” (great body)。“小体”与“大体”这两个孟子提出的古典概念,一方面指出人是动物界(小)的一员这一广为人知的概念,另一方面又指出人具有使自身成为万物之灵的特票(大)(《孟子。告之上》:“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这二层含义看似矛盾,实则不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性中可以弘道、能够真正体现人的教育的是“大体”而非“小体”。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大体”与 “小体”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一对概念。不难理解,“修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小体”打交道,使其强烈的本能需求不至掩没“大体”。孟子教导说,养心之术莫过于尽量减少人欲,这清楚地表明,既然我们无法充分满足本能需求,那么就需要采取克制的方法来调和自身的冲动,否则这些冲动就永远不会平静下来。孟子倡导节制;就是说我们必须时时检点自己的感觉心术以确保自己的侧隐之心不致掩没。事实上,侧隐之心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能够调节“小体”的本能需求。与之相反,感觉并不自动促发同情感应;如果不能予以适当的疏导,感觉常常会因为明显的个人原因而暗中破坏与他人发生联系的各种感情。节制不等于禁欲苦行,而是一种调控欲望的适当并且有效的作法。个中真义,就是在考虑“小体”之自然需求的同时,通过着力修养 “大体”把我们天性中的侧隐之心培养成得到充分体现的同情感应。 人不仅有能力弘道,并且在道德上也必须这么做。为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认识自我。孟子相信只要充分发挥心中同情感应的潜力,我们就能了解人性。而了解人性后我们就能了解天道。这也许会使人认为孟子所提倡的即使不是一种强烈的世俗人文主义观点,也是在鼓吹一种内在的一元性理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孟子并未提出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自足的思想,他讲的是天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性得自于天。是天,而非人性自身,乃为道和教育的本源。人之所以能弘道,是因为人性天定故人性与天道相通。此外,由于茫茫天道根植于人性之中,“大体”的同情感应所体现的自我认识就等于天道的自我揭示。天道与人心之间的这种关系,既是自我实现的最高理想,也是“成人”过程中最为普通的经验。 Paedeia 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指类似儒家基础教育中“六艺”的几门学科,即语法、修辞、音乐、数学、自然史与哲学。“Humanitus” 这个拉丁词源自Paedcia ,其涵义囊括了中世纪教会神学教育及现代人文教育的基本课程。今天,这些课程为人类理解与调适自身提供了最直接也最切身的训练与培养。而儒家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正如 “修身”在《大学》中的中心地位所显示的,有这样的特点,即认为 “成人”教育必须把此时此地的、活生生的人作为出发点。 对个体生命具体性的这一强调有力地表明道德教育的基础必须是具体的认知而非抽象的思考。通过对身边熟悉事物的深入思考,我们逐渐理解到正心诚意与体贴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多么的富有成果。意识到自我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中心地位、承认独立自主的个体的尊严与一名负责任的社会成员的完整并不矛盾。事实上,关怀自我与联系他人之间富有生发件的相互作用正促发了“成人”这一能动过程。尽管理性思辨对于认识自我来说必不可少,但表示赞同的艺术扩大并丰富了同情感应这一对于人类的发展壮大来说必不可少的源泉。当我们试着把同情感应从家庭、学校、社团扩大到社会、国家与世界时,我们就能更加充分、深刻地理解人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的涵义与意义了。只有到了那时,我们才能真正看到“仁”作为一种经验中的事实而非一个抽象概念而出现。Paedeia 或humanitus 就其本义而言,就是教授人性如何外现的艺术。通过本性的外现,我们就在社会、自然与天这三者中获得了自我(身、心、灵、神)的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