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老子哲学的真谛是二元论(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学术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遗憾的是,老子是一个怪诞的人,从他的“青牛一骑,莫知其所踪”就可以判断他的性格有点古怪,他的文章的风格也有点怪诞,人们往往只注意到老子自隐无名、惜墨如金的秉性。比如,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中间的逗号移到“名”字之后,意思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是,以二元论哲学理解它,区别是不大的。韩非子只是在老子之后二百多年,语言变化不大,但韩非子的表达就十分清晰,老子的语言有时像是故弄玄虚,有时则像调侃。 
    所以,仅从字面上诠释和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困难的,也容易引起多种结果,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 
    这一章中,出现了几个关键词,“道”、“名”、“无”、“有”,请注意,道在名之前,无在有之先,这与后文中“有生于无”是相呼应的。这里的“非常”,明显的是指与当时的礼乐制度等的道与名的区别,韩非子对“道”与“名”的理解和解释是令人信服的,在它的基础上,再进行现代化的语言加工,就是:道是万物存在和变化的依据,也是人们所讲的理的依据;所以,理是人们对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描述,道是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原因。 
    “无”与“有”仅从这一章是难以理解的,要到后面才能进一步认识和领悟。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一句并不是老子的调侃和故弄玄虚,而是对“道”与“名”的深刻领悟,其中的含义是:玄妙中还有玄妙,无限深刻,是通往所有玄妙的道理的必经的门户,这样的玄妙与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显然是不同的。这样的思想本人十分赞同,即自然的道理是无限的,哲学原来是科学之母,而且以后,当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争论之后,当它摆脱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之后,当它发展到新的二元论哲学的道路上之后,仍将坐上科学殿堂中的头把交椅。 
    第四章云:“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 
    在这一章中老子将道解释的更加清楚,老子基本的哲学思想体现在其中,这就是:道,是空虚无形的虚无,或者说是非具体的存在,但它的作用是无穷的,是万物的主宰,或者说主宰着万物的变化。 
    这里,道主宰着万物,而不就是万物,道与物是两种不同的存在,这就是二元论哲学的基本观念。 
    “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这句话,蕴含着伟大的思想,即没有对上帝和神仙的迷信和崇拜,这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区别西方和其它宗教文化的一种重要思想。 
    正因为中华文化当中没有迷信和崇拜,没有崇拜和迷信的偶像,它才可能容纳其他文化,容纳了其它宗教文化的传入,并且在容纳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和融合,于是融化了一些外来民族和外来文化,例如,只有在中华文化中众神是平等的。这是一个极为可贵的道理和文化现象,自古以来,为了维护自己崇拜的偶像的最高神圣地位,引发的无穷圣战,是人类社会野蛮阶段的一种重要现象,也是根本的原因,至今仍在延续着。 
    也不能一味的夜郎自大,宗教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创造,它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对假恶丑的震慑作用等等是无以替代的。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特例,它不是将神灵作为最高统治者,所以,就有人趁机取而代之,形成了最为悠久的独裁和专制文化和政治体制。 
    至今,西方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怎么也搞不明白,西方先进的自由民主文化怎么到其他地方就变了味,甚至是冲突不断呢?以上就是它的最重要原因。 
    第十四章云:“视而不见,名曰夷;听而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在这一章中,老子进一步把“道”是什么讲得清清楚楚,着重阐述了它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无状无象的特性,似乎是专门针对持有唯物主义哲学观念的人作的说明(当时肯定也有只见物而不承认道存在的人),所以,今天持有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人们应当从这一章中认真领悟“道”的实质。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巅峰,这是哲学的终极思想追求,也就是对自然本源的追求,有了它,老子的二元论哲学体系就确立了。两千多年来,没有人能撼动它,就是因为它扎根于终极思想中的哲学体系是无法撼动的,同时,没有从终极追求的思想出发,也无法真正理解老子的哲学,这就是老子哲学思想至今不被人们理解的根本原因。 
    没有终极思想追求的哲学成不了体系,没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勇气也不可能超越和发展。老子承继了《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超越和发展的伟大成就。 
    中华文化几千年,只有孔子被尊为圣,老子被尊为神,因为孔子在哲学的人学上卓越的创建,老子则是在哲学的本体论即神学上的卓越创建,天上的神灵高于人间的圣人,其中与权力和金钱没有任何关联,古人对哲理的理解其实比今人高明得多。个中奥妙,尚须今天的人们细心深刻品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