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思想 >

曾子教育思想初探(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三是交谈式教学。提倡师生互动,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这也是曾子的一个长处。《礼记?檀弓上》记载,一次,曾子对子思说:“孔?!我办理父亲的丧事,七天没喝一点汤水。”子思说:“先王制定礼制,是让做的太过分的人屈身接近礼的规定,又让做不到的人努力达到礼的规定。因此,君子为父亲守丧,不喝汤水只要三天就可以了,要能够柱着杖站起来。”《孔丛子?居卫》也记载,曾子对子思说:“从前,我跟随老师周游于各诸侯国,老师不曾丢掉做臣下的礼节,而先王的礼法还不能推行。如今我看你有傲慢国君的意思,岂不是不合乎礼法吗?”子思说:“时代改变了,世事不同了,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相适宜的做法。在我祖父的时候,周朝的制度虽然已遭到破坏,但君臣还各在原来的位置上,仍保持着上下的关系,象一个整体。想推行先王之道,不按礼节去寻示,就不会被接纳。当今天下的诸侯,正欲用实用相竞争,竞相召请英雄,用来作自己的助手。这是得到贤能的人就昌盛,失去贤能的人就灭亡的年代。在这个时候,我不提高自己,别人就会贬低我;我不尊重自己,别人就会轻视我。舜和禹以礼相让,商汤王和周武王用兵相争夺,不是他们故意相违背,而是时代不同了。”看这段对话,多么象两位朋友在交换意见啊。 
    四是身教重于言教。曾子是主张“行必先人,言必后人”(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的,即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要在别人后边。他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弟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讲孝道,他做到至孝;讲修身,他“日三省自身”。曾子主张“不得去,不安贵位”(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实行,就不安居高位。因此,“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皆不就”(见《韩诗外传卷一》)。他主张谨慎,又主张守身。因此,在重病的时候,他把弟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会再受到损伤了!弟子们。(见《论语?泰伯》)曾子在临终前用自己的一生慎行来教育弟子们。 
    五是抓住一切机会及时进行教育。《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记载,曾子有个弟子将要到晋国去,对曾子说:“晋国没有我熟悉的人”。曾子说:“为什么要有熟悉的人呢?去吧。有熟悉的人称他为朋友,没有熟悉的人就去做他的客人。君子坚持仁爱,成就德行,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知加强学习修养,那么就是你的亲人,有谁愿意亲近你呢!”弟子临出发前,曾子也要进行一番加强道德修养的教育。《论语?子张》记载,孟孙氏任命阳肤做法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不按正道行事,民心离散已经很久了。如果了解到罪犯的真实情况,就应该怜悯他而不应该居功自喜。”曾子又抓住阳肤去做法官的机会,对他进行了一番爱民的教育。曾子在病中,仍念念不忘教育弟子。《论语?泰伯》记载,曾子有病的时候,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他说出的话是善意的。在上位的人应该重视的礼貌有三个方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避免别人的粗暴轻慢;端正自己的表情,就接近于诚实守信;说话注意用词和口气,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仪方面的事情,自有主管的官吏在那里。”对弟子进行了礼仪方面的教育。 
    四、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曾子十分关心弟子的成长,悉心研究学习方法,对弟子的学习提出了严谨科学的要求。 
    一要勤学好问。他说:“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易者弗从” (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践,不回避困难,不贪安逸。又说:“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难问题就问,想做事就仿照贤人,虽然有艰险的道路,沿着这个方法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他还交给问的策略:“问而不决,承间观色而复之,虽不能亦不强求也” (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问了而没有弄明白,抓住时机观察老师的脸色再问,老师就是不解答也不要强求。 
    二要自省自励。他说:“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要祛除他不好的方面,查找自己的过去,增强自己的薄弱环节,去掉偏爱的欲望,见到义举就跟着去做,才称得上学习了。但反复强调自省:“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残其身,亦可谓守业矣”(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以正义为行为准则,白天从事事业,晚上自我反思,以这种态度坚持终身,就可说守护基业了;“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亦可谓守业矣”(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三要互帮互学。他说:“人之相与也,璧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已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人们相处,就象行船使车那样,相互帮助才能通达。自己在前就拉,别人在前就推。因为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能成功,马离开马群就不奔驰,土堆不增添新土就不再增高,水不增加新水就不会流动。所以,“君子已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自己好,也喜欢别人好;自己有才能,也喜欢别人有才能;即使有的事自己没做好,也不要牵连别人。要求得相互帮助,必须注重选择朋友,“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盖,而不自知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几何而不陷乎哉!”(见《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交往,就好象时间长了,虽每天都有增盖而自己感觉不到;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就好象走在薄冰上,每走一步都在下滑,能用多长时间而不陷入水中呢!怎样交往朋友呢?“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见《论语?颜渊》),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凭借朋友辅助自己修养仁德。 
    四要循序渐进。曾子说:“君子学必由其业,问必以其序”(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请教问题也要讲究次序。又说:“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大戴礼记?曾子立事》),行动不求过急就能做好,做事不求过快就能成功。为了实现循序渐进,他为学习和修身规定了一定的程序。在学习上,“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彼此五者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既然学习了,就担心学的不够广博;学的知识广博了,就担心对这些知识不能够温习,就是对这些知识温习了,担心的是不能够理解;就是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担心的是不能用于实践;就是能够用于实践了,可贵的是能够谦让。君子的学习能够做到这五点就可以了。把学习分为了博、习、知、行、让五个步骤。在修身上,“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见《大学》)穷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思,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身的品德,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把修身分解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环节,即八条目。 
    五要注重实践。曾子总是把学与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如“爱日以学,及时以行”,“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博学而孱守之”(均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等等。他们高明之处,已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他说:“言不远身,言之主也;行之远身,行之本也。言有主,行有本,谓之有闻也。”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见《大戴礼记?曾子疾病》)言论不离开实际去做,是言论有根本;行动离不开亲身去体验,是行动有根本。言论和行动都有根本,就能使自己的知识见闻得到丰富。君子尊重知识,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就能使事业宽广宏伟。他还把实践分为“思考、论证、行动、检验”四个阶段:“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 (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从哲学的角度说,曾子的这一思想,也是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做事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