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培养学生的方式,最讲究师生相互间知识的探讨切磋,情意互动,平等和谐,这是一种全人教育。孔子对学生的德、才、智、艺各方面的发展,都能践行兼顾。孔子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传言教,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得以发展成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1),作为其整套教育的理想目标。“文”是指“诗、书、礼、乐”等方面的知识和文献;“行”是指能实践这些知识的能力与意 志,让学生知而能行,做到“知行合一”;忠与信,是学生品德培养方面,最重要是教育训练出一批对国家社会富有责任感和具备诚信品质的知识分子。孔子教学的 内容,包括了六经与六艺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能才德兼具。他又能按学生的禀赋与性情,最佳地发展其专长,因而有所谓“四科”之别,即“德行、言语、政事、 文学”。德行: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言语: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政事:冉求(字子有)、仲由 (字子路);文学:卜商(字子夏)、言偃(字子游)(2)。 孔子主张“每事问”、“学无常师”,强调随时随地学习。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3) 《史记》亦载,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4) 《论语·公冶长》载录了一幅师生平等,情意互动,共同探讨人生的生动画面:颜回、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问道:“是不是谈谈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我 想拥有车马、裘衣,并与朋友共享,即使用坏了、破旧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之长,不表白自己之功。”随后,子路便转身问孔子说:“愿 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温和地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师生之间,以如此平等切磋对话的轻松方式,讲述了师生各自的志向与抱负,情意互动,亲切随和,融洽和谐。这样的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在今天也依然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王肃注:言思无所不至)。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 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蟠委),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攘却),搴旗执聝(搴,取也;取敌之 旍旗职截耳也,以效获也),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漭瀁,广大之类),两垒相望,尘 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兵凶事,故白冠服也),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回退而不 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 熏莸不同器而藏(熏香莸臭),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敷,布也;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导之 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言无踰越沟池),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广平曰原,泽无水曰薮也),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 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