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德行是修身之本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一元一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说:“人能够存活得好是因为有合于生生不息之道的正直的本性,如果偏离了、亡失了正直的本性,那只能是暂时地侥幸避免劫难,苟且活着而已。”
    人和树木一样顶天立地,都得正直立于地面活着,稍有偏斜或弯曲,如不扶正,久了就难成材了。人有正直的本性,也是合乎中庸之道的,其实是人能够存活以至于繁荣的根本,天地、生命、万物何尝不也是要合乎宇宙运行的规律、生生不息之道的呢?如果人忘了自己的性命是来自于天道,舍本逐末,一味地追求世间的物质享乐,那就背道而驰了,就要自作自受了。因为“人之生也直”,这也有护守着秉赋于天道的性命,不可偏离的意思。沉溺、安逸于物质享乐,就已经是偏离太远了。物质享乐看似现实恰是虚幻,其实就是“罔”生,就是“幸而免”。生命真正的快乐不假外求,应该就是先天已具足的正直的本性,在道中自得其乐。
    孔子曾经和鲁哀公的一段对话,也说明了人之生也直,要以德修身。
    孔子说:“现在的人可以分为四类:庸人、士、君子、贤人。”
    鲁哀公问孔子说:“请问怎么样的人可以叫做庸人呢?”孔子说:“所谓的庸人,是说嘴里不能说好话,心里不知道忧虑,不知道选择贤人善士寄托自身并藉以除去忧难,行动不知道该做什么,七情六欲支配着自己,这样的人就可以叫做庸人了。”
    鲁哀公说:“很好,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叫做士呢?”
    孔子说:“所谓的士,是指他虽然不能全部知道做事的方法,但是还能够有所遵循;虽然不能把事情做的十全十美,但是肯定有所处置。所以他不追求知识的渊博,而追求知识的正确;不追求语言的冗杂,而追求所说的话正确;不追求行为的杂多,而追求所做的正确。”
    鲁哀公又问:“那么怎样才算是君子呢?”
    孔子回答说:“说话忠诚守信,但是内心不以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品德;做事讲究仁义,但是并不以此为骄傲;思虑明通,但是言辞上并不争强好胜,所以他舒舒缓缓的不怕别人可以赶得上,这就是君子。”
    鲁哀公说:“说得对极了!您能告诉我怎样就可以算是贤人吗?”
    孔子回答说:“贤人是说,他做事合乎规矩,但又不违反他的本性;言论足以做天下的表率,但是又不会因此而损害到他自身;富有天下却并不蓄积财物,财物可以施舍给他人,但并不担心自己贫苦,这样的人就可以叫做贤人了。”
    也许站在精神,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21世纪,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去研读,去感受几千年前,祖先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准则,一定会有很多人觉得“土”,但是如今的中国迫切需要这样的一种传统的礼教加以约束,混乱的价值取向,拜金的社会潮流,贫瘠的文化涵养,道德底线的崩溃,让人们的诚信体系一次又一次触摸警戒线,处处充满了质疑的声音和不信任的眼神,甚至少数不法分子竟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食品中大做文章,牺牲他人生命健康,牟取暴利。
    中国传统文化以追求道德作为人的根本,追求人的道德完善,君子和贤人则是儒家设计的理想人格。他们虽然代表了不同的道德境界,但却都是道德完善的人,而这也是他们与庸人和士的根本不同。因此,儒家提倡要以德修身,通过道德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达到君子和贤人的境界。这,也是现代中国急需提倡的,是作为年轻人所应该思考与效仿的。
    作者:古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