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说:“能自觉约束自己过失的人,是很少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某件事不对,不应该去做,或者是明明知道错了,但碍于各种原因,不得不硬着头皮做下去。不能约束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明知故犯,明哲保身,将错就错。这样的人太多了。而明明知道某件事不对,或者是明明知道错了,但能勇于承认错误,敢于约束自己,不使自己继续错下去的人,真的是太少了。尤其是某些权威、地位较高的人,往往都是一言九鼎,要想让他承认错误,约束自己的过失?难!相反,小人在这方面倒是要爽快一些,错了?马上就改。因为他做的是小事,改也容易,所以人们都不大在乎。而在君子中,就“以约失者鲜矣。”但如果君子们都能做到约束自己,能自我管理,也就会少犯错误,少有过失。在日常生活中,对名利的欲望,对物质享受的欲望,对占有的欲望,对幸福生活的欲望,是人们最难约束自己的。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是因为人类有思想,而人类的思想归结下来,就是“欲望”。不论是什么人,都有他(她)各自的欲望,没有了欲望,人类也就不能发展,甚至不能生存了。所以,在面对自己的欲望时,人们就应该约束自己,什么欲望可以达到,什么欲望是达不到的,不要想入非非,更不要硬着头皮,一定要面对现实,约束自己。 项羽力能扛鼎,勇冠三军,却因为过分自大而自刎乌江,而越国大夫范蠡深知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在灭吴之后,并不邀功请赏,反而急流勇退,告老还乡,经商贩马,以享余年。由此可见:人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约束或接受来自外界的约束才能实现双赢。不仅赢得个性的发展更有智慧上的收获。 三国时候吴国孟宗为官清廉,他做光碌卿,负责宫廷膳食,自己却一点儿也不沾染。有一次,因强饮了别人的敬酒,哇哇吐了起来,吐出的竟是一摊麦饭!吴国君主知道了,也感叹说:“至德清纯如此!”孟宗的清廉自守,是与其母的长期教育分不开的。早先,孟宗做军史,母亲随他一起住在军营里。军史职务低,住房简陋,夜雨屋漏,彻夜难眠。孟宗感觉很对不起母亲,让母亲和自己一起受苦,难过的哭起来。孟母却说,应当以此勉励自己上进,怎么可以哭呢?后来,孟宗升了管水、渔的官,亲自结网打渔,晒成鱼干孝敬母亲,却被如数退了回来。母亲责备他不应该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应当避嫌才是。为了坚定儿子为官清廉的决心,孟母从此不再吃鱼。后来,孟宗又被调去管理粮谷,他上表拒绝说,从前他做雷池监司马,害的母亲三年不吃鱼;如果他去管理粮谷,恐怕母亲三年不食米粮,他至死不敢接受这份差事!孟宗对自己的严格约束实在令人敬佩。 每个人都有私心,关键看自己如何把握界定了,明智的人,不会毫无节制地为所欲为,他们会适度地调整好自己。而愚蠢的人,只是一味地看重眼前的得与失,计较一时的利益,往往错过了人生中最本真的东西。 作者:论语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