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思想 >

《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礼记》是战国末至汉初儒家学者论述“礼”的著作汇编,其中西汉戴圣编辑49篇,称《小戴礼记》,为后世所通行。《礼记》一书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许多史料和先秦儒家的思想,其中不少内容与教育密切相联,还有一些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理论著作,这些论著对中国封建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就教育理论阐述的集中性而言,首推《大学》、《中庸》和《学记》等。
    《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之道”的一篇论文,它着重阐述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步骤,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
    《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称为“三纲领”。意思是:将美好的道德发扬光大,使民众面貌日新,达到最高的善的境界。第一条重在修己,第二条重在治人,第三条是最终目标,这是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最明确的概述。
    为实现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大学》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朱熹称为“八条目”。《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八条的核心是修身,“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中前四条体现修身的过程,从接触事物开始,获得正确的知识和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逐渐调整和净化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坚定的志向和意志。最终使内心达到纯正的境界。后四条体现修身的成果,由自身,到家庭,再到一个国家,再到全天下。修、齐、治、平是所有正统儒家士人努力的共同目标。八条目前后相续,逐个递进而又相互联系,体现了过程与效果的统一。
    格物、致知被视为“为学入手”或“大学始教”,实际上就是学习、领会与伦理道德有关的事物和知识,属于道德认识的阶段。诚意、正心是内心修养过程,着眼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养成。后四条则是道德行为的建立和扩展。首先是自身完善,即修身。齐家是从修身自然引出的,因“身修,则家可教矣。孝、弟、慈,所以修身而教于家者也” 。可见,齐家是一个施教过程,即通过个人的修身来完善家族内部的关系。而且,齐家也是治国的基础,如果家家都做到了孝、悌、慈,也就达到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了,因此,治国不过是齐家的扩大和深化,而平天下又不过是治国的扩大,其基本精神是一贯的。这样,个人的学习、教人、施政等几个方面自然地联系、迁移和发展,成为一个整体。
    《大学》的基本思想是教育要服从于封建道德和政治,因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宋以后,被收入《四书》,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教科书。  
    来源:《中国教育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