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今古文经学的争论,相当激烈。公元前一世纪是第一次,为时不长,以刘歆的失败告终。公元一世纪是第二次,争论的中心是左氏春秋的废立。为时也不长,但余波则至东汉末年。《后汉书·儒林传论》说,这些经师甚至“忿争王庭,树朋私里”,对这种争论发了感慨。又说:“夫书理无二,义归有宗。而硕学之徒,莫之或从。故通人鄙其固也。”则是对今文经师,特别是对东汉经师不无讥刺了。两千年后的今天,回顾当年的争论,还留存什么呢?一部何休的《公羊传解诂》,还完整地保存了公羊家的经说义旨。一部《白虎通义》,以辞典的形式保存了今文家的系列经说。这是突出的而又仅存的硕果了.至于两汉易经的今文之说,如晾氏易、虞氏易,或存于象数,或辑于清儒,已非显学。其他今文之说,清儒亦有辑集研究,姑不具论。古文经说,则服、贾、马、郑,遗说亦尚可以探索,完帙之书,则十分稀少了。清儒在这方面也作了些研究工作,为后人铺筑了资以前进的道路。 清朝常州学派兴,今文经学一度流行。以后康有为以今文经学作变法的理论根据,使之与政事结合。不久也就哀歇。 近代章太炎是古文经学最著名的大师,曾著文尖锐批评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的特点是政治的,讲阴阳灾异,讲微言大义。除了迷信的内容以外,也有些自然科学的内容。 古文经学的特点是历史的,讲文字训诂,明典章制度,研究经文本身的涵义,不讲所谓“阴阳灾异”,“微言大义”。 四 汉朝有两次“讲论五经同异”的学术会议,第一次石渠阁会议是在西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第二次白虎观会议在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前后相去一百三十年。 所谓 “讲论五经同异”,是讲论今文经内部的同异,不牵涉今古文之间的争论。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 关于石渠阁会议;《汉书·宣帝纪》:甘露三年,“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同书《韦贤子玄成传》:“玄成受诏,与太子太傅萧望之及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条奏其对。”参加会议的诸儒有《易》博士施讐卜黄门郎梁丘临。《书》博士欧阳地余,博士林尊,译官令周堪,博士张山拊,谒者假仓。《诗》淮阳中尉韦玄成,博士张长安,博士薛广德。《礼》博士戴圣,太子舍人闻人通汉。《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輓、伊推、宋显、许广。《谷梁》议郎尹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中郎王亥。他们都是今文经学家,其中如施讐,韦玄成、戴圣、严彭祖、刘向,是垂名于后世的学者。加上萧望之,有姓名可考者二十三人。实际人数当不止此。 《议奏》之见于《汉书·艺文志》者,《书》四十二篇,《礼》三十八篇,《春秋》三十九篇,《论语)十八篇,《五经杂议》十八篇。今皆不传。《易》、《诗》二经,无议奏,谅系班固失载。《易》博士施讐,《诗》韦玄成,都湛深经术,不可能没有议奏。梁丘《易》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作出决定立为博士的,则其有议奏甚明。 会议内容;一是讨论“五经同异”,包括文字同异及经义同异,二是评论公羊、谷梁二家得失。会议结果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 石渠阁在未央殿北,藏皇家典籍。会议在此举行,当有翻检书籍的方便. 根据史料,这次讲论五经同异的会议,有议论(议),有争辩(同异),有裁决(平),按照经的门类问题,分条上奏(条奏),然后由皇帝亲临会议以制诏的形式宣布决定(上亲称制临决).议奏的篇数,有记载的有一百五十五篇,失载的还不算在内.可见石渠阁会议是二千年前的一次规模相当大,气氛十分严肃、仪式颇为隆重的学术会议。 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建初四年举行的。《后汉书·章帝纪》: (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诏日:盖三代圣人,教学为本,汉承暴秦,褒显儒术,建立五经,为置 博士。其后学者精进,虽曰承师,亦别名家.孝宜皇帝以为去圣久远,学不厌博,故遂立大小夏侯尚书,后又立京氏易.至(光武帝)建武中,复置颜氏、严氏春秋,大小戴礼博士。此皆所以扶进微学,尊广道艺也。中元元年诏书,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至(明帝)永平元年,长水校尉(樊)鯈奏宫,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欲使诸儒共正经义,颇今学者,得以自助。孔子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又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呜呼,其勉之哉!于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宫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 《后汉书·杨终传): 校书郎杨终上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赦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 (《后汉书》卷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后汉书.儒林传。序论》: 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显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 从上引材料,可知白虎观会议是汉章帝根据校书郎杨终的建议,下诏召开的争会议的总题目是“考详五经同异’,附带有“抉进微学,尊广道艺”,真减省章句”的目的,会上,由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的旨意提出问题,’诸儒博士发表意见,进行讨论,然后由侍中淳于恭将意见归纳上奏。议论不决的问题由皇帝诏制裁定。会毕,皇帝命史臣班固将会议的结果撰写为《白虎通义》,作为统一的经说公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