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周易雅正》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周易》(40)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天涯社区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五十卦 鼎 下巽上离
    鼎,元吉,亨。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九二:鼎有实,我仇qiú有疾,不我能即,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鼎:食鼎。
    卦辞:架好鼎,从此吉祥如意。
    初六:任能免拙。把鼎足上下翘动,以利于倾倒沉渣。纳娶小妾是由于她为你生了儿子,否则不要纳娶。
    九二:锐意进取。鼎中放入食物,同伴有病,不象我现在就能来,事情按计划进行。
    九三:中途挫折。鼎耳坏了,不能移动。眼看着肥美的野味却无法享用,又逢大雨导致损失,使人懊悔。但结果还是把鼎移到了位置。
    九四:功亏一篑。鼎脚折断,洒了大伙的美食。汤汁一片狼藉,凶。
    六五:革故鼎新。用黄铜做鼎耳,用硬金属做鼎铉,应当彻底整修。
    上九:大功告成。用玉铉打开鼎盖,丰盛,吉祥。不要急于享用。
    鼎新。
    47-50,挫折重生。
    50鼎卦串讲
    题解:鼎,本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一般是三足两耳,专用于祭祀。自从禹铸九鼎,鼎就成了传国重器、政权的象征。国灭则鼎迁,夏灭商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灭周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鼎”既是国家政权的象征,那么用此比喻政事改革再适合不过了,所以这一卦借祭祀时使用鼎的全过程具体比喻改革进程,有其表象下的深远意义。
    第五十卦 鼎 下巽上离
    鼎,元吉,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鼎,元吉,亨。
    鼎,从此吉祥,亨通。
    这个“鼎”字,似乎突兀,实际是描述祭祀的场景:礼仪官员把鼎架好,火烧旺,鼎里放满美食开始烹饪,以祭享天地宗庙。君主带领群臣,祈福上帝和祖宗保佑,企望未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木上有火,是火焰炙烤鼎器之象。形象点说,好比炉膛内蓄满木柴,火焰上行,将锅底包围烘烧。
    君子观此象,象鼎器那样端正其职责,专心于自己的使命。所谓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到自己的职责,若虚应其事,对看到的问题视而不见只图自己清心享受,那么局面势必越来越混乱难以收拾。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和咱们做饭的步骤一样,第一步是要先把锅碗瓢盆等餐具洗净,不过鼎太大了,所以清洗方法有点特别。
    把鼎足翘起来上下掀动,以便倾倒沉渣。其实不一定是通过反复地掀动来倒渣子,而是说倾斜之后方便把渣子清理出来。
    得,得到、获得。
    妾,女奴,后指男人无聘而娶的小老婆。
    得妾以其子是旧时男权的一个特征,主人与女奴有了孩子后,升格她为小老婆,不用再从事仆役之事。所以得妾即宠幸女仆,宠幸女仆是由于她为你生了儿子,这什么意思呢?
    出否是为了纳新,宠妾是因其有子,妾有子比喻君子怀才或有功劳。
    有出就要有入,倾倒了渣滓,就要加入新的菜蔬,所以初六的清污得妾是指任能免拙,大力提拔人才。
    无咎,不要有过失,是说选拔人才要因才录用,不要任人唯亲。这就像做菜准备的用料,如果用料都是些次等品,甚至变质,那做出的菜肴如何下咽?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悖,违背道理。颠动鼎足,并不违背常理,因为这不是蒸煮之时,而是清洗准备阶段。
    贵,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倒出残渣污物,是为了装入新鲜菜蔬肉食等材料。去旧是为了布新。在此,所选之贤才就是所从之“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