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缺乏实体概念。公孙龙的“离坚白”的错误在于,他把“坚”和“白”这两种属性当作实体、实在或基质。其实,坚和白都依附于存在,舍此便是“无”。现代中哲教科书说他的错误是夸大特殊性,忽视了统一性。其实,坚和白,二者统一于本体或曰存在。“白马非马”,错误也在于没有看到属性“白”依附于存在或本体“马”,把“马”(种概念)和“白马”(属概念)混为一谈。白是属性,马是实体。白色依附于马匹。马是存在者,白不是存在者。离开了马匹,白色无所附丽。白色自身是虚无。对存在和非存在、有和无,我们必须加以区别。 不过我们中国人真的也崇拜虚无。我们的法律形同虚设。据说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人己合一,就是中国古代“先进”思想,可以拿来同化草莽食人生番化外之人,笼盖四野,万世同风。可是,混沌(dun)未分、草昧世界,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难道就是先进文化吗!难道西方的“虚无论”就是回到中国的虚无吗!?虚无的把戏是中国人的老套。鲁迅指斥做戏的“虚无党”。无字碑,中国特有,叫人遐想无穷。意思不明的皇帝诏曰制造过文字狱。主任不莅会,这会有伏笔。洞中方七天,世上已千年,洞中的虚无生活就特有意思。神仙洞府,就是一国一府,不得有二 。不置可否,颠倒是非,咱们的传统也。当然,对于虚无,中国古代哲人的确没有海德格尔谈论得那么多。我想,单单用言“无”难,就可以看出现代西方哲学的虚无不同于我们祖宗们的虚无。 虚无的思想容易导致二元论。当然,中国不是虚无论和二元论的故乡。可是,汤一介先生最近却说,西方哲学是二元论。这可能是汤先生一个极大的误解。他引证罗素一段话,可是这种引用没有意义。笛卡尔是二元论者,但是不能说西方哲学主流是二元论。笛卡尔是方法论的二元论者,不是实体论的二元论者。罗素说:“柏拉图的二元论,即,实在与现象,理念与感觉对象,理智与感官知觉,灵魂与肉体……”“祆教的二元论”“变成了希腊好奇心所熟悉的东西” “喀萨利异端似乎是二元论者” “从波斯,特别传来一种二元论,这种二元论把世界看成两大阵营的一座修罗场……波斯人的二元论也被(基督教)吸收了,但是,基督教对其善原则的最终全能,却給于更加坚定的确信。” “柏格森的哲学和以往大多数哲学体系不同,是二元论的。” 无论如何,不能说西方哲学通通的是二元论。也许情形更好相反。赵敦华说,希腊人的哲学观念是:杂多的、变化的、暂时的对象是不真实的。希腊哲学的理性特征是“二元对立”与“一元中心”的统一。不仅是二元对立,而且是一元中心。 一般而言,在哲学上,我们只把笛卡尔和摩尼教称作二元论。 (作者:安希孟) 参考书目: 宋继杰主编:《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下),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 麦奎利:《基督教神学原理》,何光沪翻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8年。 巫白慧著:《印度哲学》,东方出版社,2000年。 康中乾著:《有无之辨》,人民出版社,2003年。 奥尔森著:吴瑞诚等译,《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何光沪选编:《蒂里希选集》,上下,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Paul Tillich ,Systematic Theolog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7年。 杜继文等:《中国禅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汉斯-昆:《上帝存在吗?》,上下卷,孙向晨译,香港道风书社,2003年。 周伟驰:《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张旭:《卡尔.巴特神学研究》,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译,三联书店,1987年。 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 麦奎利:《二十世纪宗教思想》,何广沪译。 贾诗勒.:《宗教哲学》,.吴宗文译,.香港种子出版社,1983年。 刘易士:《宗教哲学》,黃明德译,东南亚神学院协会, 1970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