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学院校址 没有1905,何来1911?教育救国、教育强国,儒生之世纪梦想,拳拳爱国心昭昭。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尚书》一句八字,竟孕育出沪上两所大学。两所大学的来龙去脉,直接牵动着百年前那场影响深远的革命。重温那段教育史,是对辛亥百年合乎时宜的纪念。——编者 新年伊始,政界、学界共庆陈望道120年诞辰,缅怀这位革命家、教育家。作为《共产党宣言》中文版首译者,他参与缔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文化运动猛将,他执掌复旦大学25年,是复旦任期最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校长。 大跃进时期,浮夸当道。有复旦学生对校名心存芥蒂,企图以“上海大学”凸显独此一家。 一次全校大会上,耿介而低调的校长陈望道表态:“‘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现在‘光华’已经没有了,‘复旦’还是留下的好。” 此言波澜不惊,却字字千钧,闪烁着陈望道对民族自尊、自立、自强的炽热情感。 众人哑然。校名闹剧就此偃旗息鼓。 陈望道吐露心声之际,1926年初的场景历历在目。 上海大西路,光华大学校舍奠基典礼。时年86岁的复旦创办人马相伯欣然出席,感慨万千:“复旦为退出震旦而组织者,今日光华,亦同此情,天下事真无独有偶。”进而高亢放声:“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一句八字,竟孕育出了沪上光华和复旦两所大学,堪为绝伦。 然而,成为中国高教史绝响的是,光华大学脱胎于一场汹涌澎湃的爱国运动—— 先烈在五卅运动中倒下 1925年5月30日,上海。 目击五卅惨案真相的圣约翰大学肄业生聂光樨一路狂奔回校,传递讯息。尚未言毕,外籍校长卜舫济将其逐出,并厉声呵斥:“你无权在此发言!” 群情激愤。 当晚,学生自发汇聚并决议次日清晨召集美国圣公会下属各校的中国学生集会。 6月1日上午,钱基博在课上发难:“我们虽同在洋人学校教书和学习,但不能眼看同胞惨遭洋人毒手而无动于衷……我们今天尚能在此安心上课,忘却国耻乎?” 学生便决定改组学生自治会,成立大、中学生会,组织全市罢课。 是日中午,圣约翰大学国文部主任孟宪承召集在职中国教师商讨。孟宪承慷慨陈词:“假如使一般学生,只知道为约翰学生,而不知道是中华国民,看同胞为外人屠杀,漠不关心,这对于我们平日所讲的国民自觉教育将无法自圆其说,今后我们也无颜面再以学问文章与学生相见于讲台。” 全体中国教师一致全力声援学生爱国罢课举动。 晚间,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召开全校教授大会。会上,外方教授万般强调,学校置于工部局保护之下,罢课为拂逆之举,等等。钱基博怒而斥之:“吾国人无拳无勇以就屠戮于英人,枪弹横飞,血流交衢,使此事发生在美国,在世界任何之国家,其国人裂眦嚼齿之必思得当以报……又以我国人之号哀痛者为罪焉!” 孟宪承译之,乃至“声泪俱下,至哽咽不能尽辞”。 几番博弈,学生留校,并于6月3日在校图书馆前由附中童子军升中国国旗。对此,卜舫济默认,将五色旗递交给学生。 6月3日,晨6时。 童子军在圣约翰校园升旗,将中美两国国旗同时升至旗杆顶,中国国旗再降半,向五卅烈士致哀。随后,学生在礼堂集会。 会毕,五色旗不翼而飞。 经查询,国旗被卜舫济收回。派代表交涉,未果。学生只得向童子军部借来一面自备的五色旗,重新升旗并降至半旗,高唱国歌助威。一时掌声雷动。 卜舫济闻声现身,气急败坏,掷旗于地。 学生见国旗受此凌辱,义愤填膺。附中学生杨子英呼天抢地:“国旗横遭凌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卜舫济遂交还国旗。毕竟这位圣约翰第三任校长为一介学人。对圣约翰,卜舫济呕心沥血,居功至伟,故有“北有司徒雷登,南有卜舫济”之说。然而,他自始至终囿于教育远离政治的观念。此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ABC”的校园生活被彻底打碎了。 学生热血沸腾,举旗高呼:“中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激昂一幕,可永载史册。 卜舫济则令全体学生即刻在礼堂听候训诫。 当校长入场,学生一反常态,无人起立。卜舫济权威丧尽,恼羞成怒,当场宣布:学校自即日起放暑假,全体学生必须立即离校,学校设施一律关闭。 随即,毕业班学生谢祖绂挺身而出,倡议集体誓言永远脱离圣约翰,并远离任何外国教会学校。大学及附中中国学生553人纷纷附议。 下午3时,学生列队离校。蔚为壮观。 此外,9名应届毕业生郑重声明,拒绝接受圣约翰颁发的毕业文凭。 次日,沪上各大日报刊登《圣约翰大学暨附属中学学生脱离宣言》。 该校全体中国教师,共17位,亦声明辞职,即日起生效。 这就是历史性的“六三”离校事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