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形而上学的学术价值 首先,形而上学为我们带来了普遍化的学术方法。形而上学以存在论为核心,存在论通过“本质之问”(“先验之问”)达到“最普遍者”,因此,形而上学首先是本质之学和普遍之学。形而上学的发展与超越途径是与所谓“普遍化”的方法联系在一起的。根据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所作的区分,“普遍化”有两种方式,即“总体化”和“形式化”。所谓“总体化”也就是“概括”,就是传统哲学和逻辑的“属加种差”的概念定义方法,是“按照种类的普遍化”。“形式化”是具体化,是对本质的剥离与超越。形而上学要对存在和原因进行终极关怀,必须进行概括,从而追求总体化,而要达到总体化,探究事物的本质,就要对事物的实存即存在形式进行去魅(表现为实证的方法),就要对形而上与形而下进行区分。因此,形而上学也为形式化之学。在对世界的存在有可能以实证的方法进行认识时,实证的内容和实证的形式的区别导致(知识)对存在的形式化,把存在的形式化,使亚里士多德对哲学作了相应的形式的区分,产生了形而上学的哲学形式,即把存在形式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西方哲学传统。此外,建立在以形式(程序)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西方法治文明,也与形而上学把存在形式化息息相关。 其次,形而上学的另一大学术贡献是超越即批判的精神。形而上学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即存在的内容与“存在的存在”的分离,最终带来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分化,于是在这“对成范畴”之间产生裂缝,彼此相互发展、批判与证明,塑造了欧洲——西方文化的“硬核”:由存在学和神学这两门形而上学的根本学问来表现的“形式性”和“超越性”。存在学和神学是形而上学的两个追问路向和超越方式。存在学通过“本质之问”达到“最普遍者”,神学通过“实存之问”达到“至高者”。两者都是一种“超越”,途径有所不同。笼统地讲来,存在学的途径是理性,而神学的途径则是信仰。通常把西方文化传统了解为“两希文化”,着眼点正在于理性与信仰这两个基本组成。 近代以降,随着黑格尔等哲学大师搭建的思维形式和存在形式的同一性的本体论思想的破灭,西方哲学中的形式化进一步分解。当哲学的形式化对存在形式的解构与科学的形式思维的哲学统一性所决定时,哲学的形式化与科学形式无法分离,出现了所谓的作为哲学的形而上学的终结。然而,当科学本身的形而上学本质逐渐暴露出来,形而上学的哲学复兴将是一种历史的和理性的必然——形而上学的超越正在酝酿之中。因为,“人可以像猪一样生活,而且通常我们的确也像猪一样生活着,但人之为人,是因为人有仰望星空的欲望。”(禾田语) 作者:先德奇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91. [2]禾田哲学讲座.形而上学问题.2002. [3]鞠曦.作为哲学的形而上学和形而上学的哲学.http://www.confuchina.com/xuezhe%20wenji/ju%20xi.htm. [4]童鹰.元哲学三论.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 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