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述先《当代中国哲学论·人物篇》第198页,香港,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6年版。韦政通说,"(牟)要为儒家建立新学,……必须暂时远离传统儒家修身为本、实 践优位的原来轨迹"韦政通《孔子》,第250至251页,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 年版。。郑家栋说,现代新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学理之事,而非真 正的实践之事,生命之事"。同①,第5页用繁复的理论、高玄的学问 来大讲儒学乃"生命之学"、"实践之学"、"修身之学"、"道德之学",实际上却完全 封锁关于自己的生命、实践、修身、道德,那么这种"生命之学"、"实践之学"、"道德 之学"、"修养之学"究竟又有什么意义、什么价值呢?"不能正己,焉能正人?"这不正是 他们自己所极力反对的无价值、不道德的智力体操和空言戏论么?这不也正是从孔孟到宋儒 所深恶大忌、痛加贬斥的么?而这,岂不又是一大悖论? 正由于"三期学"有上述的六大问题,所以尽管在近期被少数学者哄抬一时,却无论在理论 上或实践上恐怕都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我说它只是宋明理学在现代的"F8BC光返照"、"隔世F8BC响", 构不成一个新的时期,"恐怕难得再有后来者能在这块基地上开拓出多少真正哲学的新东西 来了","如不改弦更张,只在原地踏步,看来已到穷途"。《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第309页。 因此,儒学真要复兴,还得另辟蹊径,另起炉灶。而这也就是"儒学四期说"的直接源起。 所谓"四期",是认为孔、孟、荀为第一期,汉儒为第二期,宋明理学为第三期,现在或未 来如要发展,则应为虽继承前三期、却又颇有不同特色的第四期。 二问题 如本文开头所说,"儒学四期说"还有它的"间接源起"。 这"间接源起"就是这里要讲的"问题"。既然儒学发展必须"另辟蹊径,另起炉灶",这 "蹊径"这"炉灶"何由起、辟呢?我以为,必须面对当代现实问题的挑战,这才是儒学发 展的真正动力。儒学及其传统所面临的当代挑战来自内外两方面,而都与现代化有关。今天 ,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加速过程中,如何与之相适应,成为儒学最大课题。 首先是不适应。百年来的欧风美雨,或如陈寅恪所说的"北美东欧之学"的不断传播,使反 传统、反儒学成了中国现代思潮的主流。从十九世纪末谭嗣同《仁学》喊出反三纲五伦开始 ,到革命派《民报》发刊号不画孔子而画墨子头像作为旗号,到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猛烈抨 击儒学传统,"****孔家店"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强音。再到毛泽东领导的农民革命, 以与儒学背离而与墨家接近的兼爱、尚同、平均为实践理念,最后到"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 命"中的批孔,似乎已经把传统儒学打扫得干干净净。文革之后的八十年代学术界的文化热 中,反传统再一次自发掀起,以《河殇》为代表,诅咒中华黄土,渴望进入西方蓝色海洋, 儒学又一次成为批判对象。而且,这种反儒反传统的思潮,至今仍然有着并不可低估的潜在势力。 为什么?简单说来,这是因为现代化带来了"个人主义"的问题。除了毛以农民理念的平均 、平等来反儒之外,其他批判的焦点,实际都集中在如何处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问题 上。现代化使这一问题要求新的解答,而与传统儒学有了很大甚至完全的背离和冲突。因为 现代化使个人主义(个人的权利、利益、特性,个人的独立、自由、平等)与传统儒学(人的 存在及本质在五伦关系之中)成了两套非常矛盾和冲突的符号话语。现代化的政治、经济的 体制、观念和方式,如社会契约、人权宣言等等,与传统儒学〖FJF〗B473〖FJJ〗格难 通,凿枘不入。迄至今 日,儒学与现代性究竟可能是何种关系,迎接、吸取西方科技、文化、经济、政治各种观念 和体制应该是"全盘西化"、"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等等,仍然是一个不断被提及 、被伸说、被争辩的问题。对待所谓"内圣外王之学"的儒家教义,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检点 家藏,重释传统,发掘资源,拭旧如新,以对应挑战,既保持重视心性道德的"内圣"精神 ,又同时"开出"现代化所必须的自由、民主的中国式的"外王"功业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