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作为中国文化历代传承的载体,汉语言文学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变迁,逐渐成为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形式。但是,自从辛亥革命以后,外国的思想文化以及文化的传播方式都渐渐的进入中国,潜移默化的是中国的一些原有的习惯默默地发生了改变。逐渐的,随着外国文化和语言对于中国日常生活的渗透,人们已经慢慢的习惯了新型的交流方式,而逐渐的遗忘与放弃了更新比较慢的汉语言文学。再加之中国政府由于政治与经济的原因,更加注重一些国外语言的教育而忽视了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这也就导致了汉语言文学发展不景气。 一、汉语言文学在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 1、教育方式单一 在我国众高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中,对于教科书的依赖性要远远高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自主创造性。对于较现代文化来讲更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汉语言文学的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将教科书上的内容死板的记在脑子里。而是要积极主动的去研究与发现固有的文化典籍中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对于汉语言文学来讲,所需要的不是一个死板、呆板、刻板的读书机器,而是需要一个有思想的学者,和一个乐于发现的智者。所以,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单一的方式是绝对不会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的,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来讲,过于单一一定是致命的弱点。 2、教育具有目的性 近年来,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培养出了较多的作家以及文学家,使愿意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人较之前稍有增加。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上来讲,这种状况明显是有利于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与发展的,但是从社会就业的角度来看,则恰恰相反。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虽然有利于文学方面的人才的培养,但是能够成为知名作家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而剩余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则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正是因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去学习汉语言文学,却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更多的学生放弃了学汉语言文学的想法。而将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定位在作家与文学家的培养上,目的性则过于明显,并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3、教育缺乏实践性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关于汉语言文学方面的文学典籍数不胜数,而这些经过了历史的熏陶与打磨的文化典籍,则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当代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素材。这些文学典籍并不是不好,但是对于社会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来讲,以书籍为中心的教育过于注重理论思想的教育,而过于忽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国现在并不需要单一的理论思想教育,而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当代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来讲,缺乏实践性就等于缺乏未来。 二、完善汉语言文学的措施 1、汉语言文学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汉语言文学来讲,创新意识是举足轻重的,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对实践活动进行创新。对于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来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出适应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而注重培养汉语言文学的创新思想,则是使汉语言文学能够适应当代社会从而正常发展的动力与思想支持。 2、调整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 对于汉语言文学来讲,要想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来讲,要结合当代社会新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将新出现的有利于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内容融入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之中,使之成为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古代汉语言文学相对与现代汉语言文学来讲,并不需要过多的新兴的元素,对于古代汉语言文学来讲,在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古典名著与历史资料,将古代汉语言文学结合了古代的历史文化与文学名著,就会使古代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说服力远远高于仅仅只有古代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会使在校学生很容易接受授课内容,更会使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愿意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样就可以使汉语言文学更进一步的向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3、改变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式 想要将汉语言文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恢复到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并不是不可能的,这并不是说要将社会制度改回古代的时候,而是要提高汉语言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而要是想提高汉语言文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就必须要对汉语言文学进行一些改革。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不重视。由于在大学教育法面,并不是特别的注重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导致了大量的学生不了解什么是汉语言文学,而这种不了解,就是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接受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的学生数目少于其他学科的主要原因。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要明确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以及对于新鲜信息的融合,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赋予时代化。使得汉语言文学能够更加顺利的发展在当代社会。 三、汉语言文化的未来 1、汉语言文学的就业现状 由于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严重的就业危机,现在的就业市场由于几年前的毕业大学生就业热潮,已经成了饱和状态,无法容纳更多的需要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无法接受起点低、工资低、待遇差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与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所希望拥有的工作的差距太大,而这样巨大的落差是大学生们无法接受的。作为并没有接触过社会的残酷的大学生,过高的期望与事实上工作的缺乏使大学生逐渐放弃了就业的想法,有些具备足够的能力的大学生甚至选择了自主创业。所以足以看出当代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