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全面提高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各种信息、各种文化纷至沓来,导致人心浮动,古代文学这一传统学科受到巨大的冲击,教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作为中文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时间最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难度很大。首先,从教学时间上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实践课程的增加,理论课程不断压缩。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过去一般开设5至6学期,有400至500课时量,个别学校甚至开设8学期;而现在则压缩至4学期,课时量在200至250之间。从教学内容上看,一方面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到近代,上下纵贯五千年,另一方面古代文学的教学包含文学史的系统知识和具体的作家作品两大块内容。几千年的历史,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家,积淀下来的优秀作品,不知凡几,其中还涉及哲学、历史、文献、宗教、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科综合性极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完成如此海量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谈何容易?
    其次,当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高。古代文学作品中呈现的历史和文化,与五光十色的现代文明和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渐行渐远。面对这些越来越陌生的古代文学作品,不少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质疑:“学习这些古代的诗文有用吗?”“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谁还学这些老掉牙的东西!”
    再次,原典阅读的严重缺失。一方面,古代文学作品中,佶屈聱牙的语言和文字,使不少学生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另一方面,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逐渐改变了当下学生的阅读方式。当前的学生已经习惯电影、电视、漫画等图像阅读,而越来越忽视对作品原著的认真研读。现在中文专业的学生很少有人系统地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更不用说《诗经》、《离骚》、《庄子》、《史记》等经典作品。
    最后,某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问题。不少教师总是将精力放在对教学内容的探讨上,忽视对学习效果的检查,且检查的方法以考试为主;在课堂教学上,基本上还是采用大量讲授的方法,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则依靠死记硬背。这样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显然无法激起学生本已不多的学习兴趣。
    可以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古代文学教学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和改革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互动在培养人的主体意识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他们只能产生于人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1]陶行知先生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2],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锻炼和自主学习。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共同参与者,双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交流、合作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3]。互动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教与学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方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教学实际,可以采用讨论、发言、诵读、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辅助教学,从而形成师生间全方位的互动。
    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传统的讲授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它阻碍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无法有效形成师生间的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讲授与讨论结合起来。讨论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讨论可以是有计划的专题讨论,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随机进行的。有计划的专题讨论需要教师提前设置问题,学生课前根据选题检索资料,熟悉作品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个人观点,然后进行课堂发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讨论的时间和发言的进度,还要控制好讨论内容与学习内容的关系。另外,讨论可以采用自由发言、分组讨论等不同形式。比如,对于《西游记》这部作品主题的解读,可以开设一次专题的讨论:“章培恒先生认为它只是一部神话小说,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你认为《西游记》有多少种主题?”学生预先充分准备,课堂进行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对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
    当然,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随机地进行一些课堂讨论。比如,在分析曹操这一人物时,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存在很大差距,该如何看待曹操文学形象与历史形象的关系?作者又是如何对这一人物进行艺术加工的?这些问题在课堂的即兴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带动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2.诵读式教学法
    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曲赋,不仅有深邃的内涵、充沛的情感、精练的表现技巧,而且富有谐婉流畅的音乐美。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荀子说:“其数始乎诵经,终乎读礼。”[4]荀子认为学习要从诵读《书》、《诗》等经典开始。诵读是古代文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和内容。而在今天的古代文学教学中,这一方法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往往关注对作品主题的阐释、艺术的剖析,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过于依赖教材的注解和教师的评析,既很难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审美体验中,更对古典诗词韵律缺乏直接的感受。古代的诗词曲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也大多是用于配乐演唱的,诵读的方式有助于领悟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句读、格律、结构和修辞,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作品的情感力量,从而加深对作品的解读,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